第344章 您能给我签个名吗?

李嘉诚态度亲切自然,亲自用公筷为许昊夹了一块蜜汁火腩。

“思德,给许先生斟茶。”

“是,爷爷。”

李思德乖巧地应道,小心地拿起精美的瓷壶,为许昊面前的茶杯斟至七分满,动作略显生涩但十分认真。

“许先生,请用茶。”

“谢谢。”

许昊温和地道谢。

话题从香港的风土人情,渐渐转向全球经济格局。

李嘉诚阅历丰富,言谈间引经据典,对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有着深邃的洞察。

他更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辈,在分享他数十载商海沉浮积累的智慧。

许昊则展现出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与远见。

他聆听时极为专注,回应时条理清晰。

当谈及金融危机时,他并不居功,只谦逊地归结为“时势使然,加上一点运气和团队的精准执行”。

但当话题转向科技变革与未来产业时,他的话语间便自然流露出一股自信与开阔的视野。

李思德大多时候安静地用餐,认真听着祖父与这位传奇大哥哥的对话。

她听得似懂非懂,但“芯片”、“航天”、“卫星网络”这些词汇,以及许昊描述的那个宏大未来,让她感到新奇又震撼。

她偶尔会偷偷抬眼打量许昊,这个看起来还很年轻,却已经站在世界之巅的人,和她想象中严肃古板的大富豪完全不一样。

当许昊谈及此次香港之行的核心目的——成立昊天航空航天集团,并计划收购卫星公司构建通信网络时,那位长江实业元老面露惊诧。

李嘉诚却听得极为认真,他放下银箸,沉吟良久,缓缓道:

“许先生的目光,总是能越过当下的纷扰,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世界。这份远见,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他话锋一转,带着些许感慨,

“我这一生,建港口、盖房子、做零售,无非是顺应时代需求,做些‘接地气’的生意。而许先生你所图,已是‘通天’之业,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李老先生过誉了。”

许昊微微躬身,

“前辈们夯实了基础,创造了环境,我们后辈才敢有机会去仰望星空。”

李嘉诚闻言,脸上笑容更盛,他看了一眼身旁正睁大眼睛听着、若有所思的孙女,对许昊说:

“许先生,你看,连思德这样的小孩子,都被你描述的未来吸引住了。这个世界,终究是你们年轻人的了。”

他举起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