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这是最经典的捧杀。”
他太清楚了。把他捧得越高,让他变得“无所不能”,那么:
1. 公众的期待值会被无限拉高。 下一次,他只要表现得“正常优秀”,甚至只是“成功”,而没有达到“神话级”的程度,就可能被反噬,被嘲笑“江郎才尽”。
2. 会无形中树敌无数。 那些被他动了蛋糕的同行、那些看他不顺眼的传统势力,此刻必然在暗处咬牙切齿,媒体的神化只会加剧他们的嫉妒和敌意,让他们更紧密地联合起来。
3. 会掩盖潜在的危机。 在一片赞美声中,集团内部可能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忽视管理和业务上的细微漏洞。外部也会用显微镜审视他和他公司的每一个动作,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 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过度的曝光和神化,可能会引来某些层面的审视和制约,这对他未来的发展绝非好事。
“我们不能被这些糖衣炮弹打晕了。”
许昊转过身,语气果断,
“立刻开内部会,统一思想,保持清醒!”
在内部会议上,许昊严肃地告诫所有核心成员:
“外界现在把我们捧上天,但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是人,不是神。3.6亿有运气成分,有团队的努力,也有时代的因素。谁要是被这些报道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真的无所不能,那就离失败不远了!”
他迅速做出部署:
1. 对外口径: 所有高管和员工在接受采访时,必须强调团队功劳,强调运气和时代机遇,强调《人在囧途》成功模式的不可复制性。
2. 主动降温: 让公关部联系几家关系较好的媒体,发表一些“冷思考”的文章,标题诸如《理性看待‘人在囧途’现象》、《许昊的成功可以复制吗?》、《神话背后的风险》等,主动给这场狂热降温。
3. 转移焦点: 迅速将媒体焦点引导至下一个确定性高的项目上,比如即将播出的《仙剑奇侠传三》,用新的、实在的内容来分散注意力。
4. 内部整顿: 加强内部管理审计,严防在浮躁气氛下出现管理松懈和腐败。
然而,媒体的狂欢和大众的造神运动一旦开始,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想要立刻让它停下来,谈何容易。许昊的谦逊表态,在某些媒体笔下,反而被解读为“强者的低调与格局”。
他知道,这场捧杀的危机,远未结束。
潜在的敌人们,很可能正在利用这股风潮,为他准备着更致命的陷阱。
站在3.6亿票房的辉煌顶点,许昊感受到的不是志得意满,而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重重危机。
他被架在了火上,而点火的人,既有狂热的大众和无良的媒体,也必然有隐藏在暗处、冷笑地看着他被“捧杀”的对手。
接下来的每一步,他都必须如履薄冰,谨慎前行。
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