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朋友圈的错字

“要不是你心里有鬼,再普通的错字也伤不了你。”苏晚晴回敬道,眼神坚定。她突然想起小时候,顾明远教她写毛笔字,握着她的手说“字如其人,心不正,笔就歪;心若正,就算写错了笔画,风骨也在”。

第四节:沉冤里的光

赵启东的落网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当年参与伪造证据、掩盖真相的人纷纷交代,李刚、张强等涉案人员相继被抓。老周的“意外”被正式证实是谋杀,滨海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重新调查,很快就将凶手缉拿归案。最让苏晚晴感动的是,三年前晓宇化疗最困难的时候,曾收到一笔匿名寄来的20万捐款,署名“一个敬佩顾总的人”——后来查清是老周的儿子周浩寄的,他说“我爸生前常说,顾总是个正直的好官,当年帮他解决了儿子的学费问题,这点钱就算是我们家的一点心意”。

苏晚晴的朋友圈成了集团内部的传奇。有人说她“一语成谶,歪打正着”,有人佩服她“胆大包天,敢跟副总叫板”,连集团董事长都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开玩笑:“有时候一个错别字里藏着真理,比长篇大论的报告管用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有苏晚晴知道,真正管用的不是那个错字,是顾明远三年来的隐忍和坚持。那些被免职的日子,他没在家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而是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了港口的每个角落,拍下了厚厚一沓引桥开裂的照片和视频;林慧偷偷打三份工——白天在超市当收银员,晚上去餐馆洗盘子,周末还要去做家政,却从不让顾明远知道存折上的余额有多紧张;连晓宇化疗时吐得昏天黑地,都笑着对顾明远说“爸爸是奥特曼,等我病好了,我们一起打败怪兽”。

复职后的第三个月,顾明远主持了港口引桥修复工程招标。苏晚晴作为财务代表参与监标,当看到中标单位的负责人时,她愣住了——是表哥苏建斌。

“我爸让我来的,”苏建斌递过来一份手写的道歉信,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真诚,“当年是我们工程队的技术不过关,被淘汰了还怀恨在心,说了不少不该说的话。我爸说,顾总这样正直的人,值得我们佩服,让我来跟您道歉,也想为港口修复出份力。”

引桥修复工程剪彩那天,阳光明媚,海风轻拂。苏晚晴站在修复一新的引桥上,望着顾明远和工人们握手,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阳光洒在“滨海港”三个鎏金大字上,像给三年的沉冤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她拿出手机,发了条新的朋友圈,配的还是那张三年前的全家福,文字改成:“潮起潮落,灯塔常在。”

评论区里,赵启东的微信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有个陌生账号点了赞,备注是“周浩”,头像是一座崭新的灯塔,背景是湛蓝的大海。苏晚晴知道,这是老周的儿子,他终于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

第五节:错字里的悟

年终总结会上,顾明远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台下掌声雷动,记者们举着相机围上来,追问他复职后的感想。顾明远笑着举起手机,调出苏晚晴那条“日如中天”的朋友圈:“要感谢我小姨子的一个错别字,是它点燃了揭开真相的导火索。”大屏幕上投影出那条朋友圈,台下爆发出善意的笑声。

“但更要感谢那些在我沉潜时,没把我当废棋的人。”顾明远的目光掠过苏晚晴,落在台下的林慧和晓宇身上,晓宇举着写有“爸爸最棒”的牌子,笑得灿烂,“权力就像一座桥,能载舟,也能覆舟。关键不是桥有多宽、有多高,是造桥时用了多少真心,守桥时存了多少敬畏。三年前我被免职时,曾一度怀疑自己,但我妻子告诉我‘只要心是正的,就不怕影子歪’,我儿子说‘爸爸是奥特曼,永远不会输’,这些话支撑着我走过了最黑暗的日子。”

苏晚晴在台下听着,眼泪不知不觉掉了下来。她突然明白,顾明远能熬过那三年,靠的不是运气,是内心的坚定和对真相的执着。他不让她公开身份,不是怕连累,是想让她凭自己的能力站稳脚跟;他把那条错发的朋友圈当成诱饵,不是投机取巧,是历经风浪后的从容和智慧。

散会后,苏晚晴在走廊里遇见了刚出狱的周浩。小伙子穿着崭新的工装,胸前的“滨海港安全员”工作牌擦得锃亮:“苏会计,我爸的日记找到了!在他以前的工具箱里,里面记着你姐夫当年自掏腰包帮我们家修房子、给我交学费的事。”他递过来一个泛黄的笔记本,最后一页画着一座小小的灯塔,旁边写着“正直的人,自带光芒,永远不会被黑暗吞噬”。

苏晚晴把笔记本交给顾明远时,发现他正在修改公司章程,新增的条款里写着:“重大项目决策需全程公开透明,接受全体员工监督,包括‘错别字’的监督——鼓励员工大胆发声,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港口的影子拉得很长,金色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苏晚晴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顾明远蹲在阳台抽烟,她说“姐夫,要不咱们算了,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他却指着窗外的灯塔说“你看那光,就算被乌云遮住,也还在发光。人活着,总得有点坚持,不能让坏人逍遥法外,不能让真相永远沉在水底”。

手机震动,是林慧发来的照片:晓宇在新学校的作文比赛得了一等奖,题目是《我的爸爸》,里面写着“我的爸爸是个英雄,他告诉我,做错事不可怕,怕的是不敢承认;被冤枉不可怕,怕的是丢了良心。爸爸就像港口的灯塔,永远照亮我们回家的路”。

苏晚晴的眼眶又湿了。她点开那条“日如中天”的朋友圈,没有再删。有些错字,就像人生里的褶皱,看似尴尬,却藏着最真实的纹路;有些沉潜,不是认输,是把根扎得更深,等风来的时候,能站得更稳。而那些坚守正直、永不放弃的人,就像港口的灯塔,无论潮起潮落,永远在黑暗里发光,指引着真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