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办公室的 “顺风耳”

第一节:茶水间的窃听器

宏业设计公司的茶水间永远飘着速溶咖啡和隔夜茶的混合味,张磊的不锈钢保温杯往台面上一磕,“当” 的一声脆响,杯壁上 “2023 年度先进工作者” 的烫金字被茶渍浸得发乌,像块蒙尘的劣质奖牌。他斜倚着微波炉,对着正在热牛奶的实习生小周挤了挤眼,声音压得比蚊子哼还低:“听说没?李姐那方案被王总打回了,原话是‘一把年纪还搞不清客户要什么,缺乏市场敏感度’—— 我今早蹲在王总办公室门口听的,一字不差。”

小周手里的牛奶 “噗” 地溅在微波炉内壁,乳白色的液体顺着加热管流下来,她慌得手忙脚乱找纸巾擦,指尖都在发抖。上周她刚把自己的设计稿拿给李姐看,前辈用红笔圈出三个致命漏洞,还温柔地说 “新人难免犯错,改改就好”,可现在被张磊这么一搅和,她总觉得这些话会被添油加醋传到王总耳朵里 —— 试用期还没过的新人,要是被贴上 “不专业” 的标签,怕是要卷铺盖走人。

张磊盯着小周慌乱的样子,慢悠悠拧开保温杯,枸杞和菊花在热水里浮起来,杯盖的反光刚好斜斜照向总监办公室的方向。“其实李姐也不容易,家里孩子要高考,心思飘了也正常。” 他话锋一转,声音压得更低,像在传递什么国家机密,“但王总最烦‘混日子’的,上周市场部老赵就是因为接孩子早退十分钟,直接被调去档案室整理旧文件了,你可别学他们,新人要多表现。”

这话听着像提醒,实则是敲打。小周含着这颗 “糖衣炮弹”,嘴里发苦。她无意间瞥见张磊没锁屏的电脑,屏幕上亮着个文档,标题是《宏业设计客户需求优化方案》,内容却和李姐昨天在部门会议上提出的 “年轻群体需求分析模型” 几乎一模一样 —— 连里面的数据图表都没改,只是把方案落款的 “李梅” 换成了 “张磊”。

下午的部门例会上,王总果然拿着那份 “优化方案” 点名表扬:“小张这个模型很有新意,尤其是对 Z 世代客户的心理把控,比某些老同志更敏锐,值得大家学习。” 李姐坐在台下,手指在笔记本上掐出深深的红痕,她清楚记得,上周张磊还拿着这份初稿找她请教参数,当时一脸崇拜地说 “李姐您这思路,今年公司年度大奖稳了”,转头就把功劳全算在自己头上。

张磊起身鞠躬时,西装袖口往上滑了滑,露出块闪着光的劳力士。小周眼尖,认出那是去年的热门款,少说也要十几万 —— 按张磊的工资水平,不吃不喝攒三年都买不起。她突然想起财务大姐偷偷说的话:“张磊的工资比同岗位高两千,说是‘特殊人才津贴’,但谁也没见他有啥特殊本事,就知道他每天往王总办公室跑的次数,比保洁阿姨倒垃圾还勤。”

第二节:打印机里的秘密

李姐的设计稿第三次被退回时,打印机 “咔嗒咔嗒” 吐出的修改意见单上,多了行娟秀的小字:“建议参考竞品 A 的配色方案,更符合客户审美”。这字迹小周认得,是张磊的助理小林的 —— 而竞品 A 的设计总监,正是王总的大学同学,上周还来公司和王总吃过饭。

“小周,帮我把这份最终版图纸送到生产部审核。” 李姐的声音带着掩不住的疲惫,眼角的细纹里还沾着昨晚熬夜的红血丝。她的办公桌上摆着本翻烂的《设计心理学》,第 78 页关于 “客户隐性需求挖掘” 的批注,用红笔写得密密麻麻,和张磊在例会上念的 “个人心得” 几乎一字不差,连标点符号都没改。

小周抱着图纸经过张磊工位时,听见他正对着电话那头谄媚地笑:“王总您放心,李姐那边我盯着呢,她方案里那个材料损耗率的漏洞,我已经‘不经意’让生产部老杨发现了 —— 就说按这个参数生产,成本得超支 30%,这招最能打动人,您就等着看结果吧。”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弹出的聊天窗口里,小林刚发来李姐的本周日程表,用红笔圈着 “周四下午请假带孩子看医生”,旁边还备注 “可安排临时会议,让其无法准时离开”。

生产部的老杨接过图纸,扫了两眼就叹了口气:“你们部门张磊上午就来过,拿着份‘风险预警表’说李姐的方案有大问题,让我们重点查材料损耗。” 他指着图纸上某个参数,手指在上面轻轻点了点,“其实这地方稍微调整下比例就行,哪像他说的‘能导致项目失败’,纯属夸大其词。”

小周后背瞬间沁出冷汗,她突然想起上周帮张磊整理文件时,发现个加密文件夹,命名是 “各部门把柄库”。点开一看,里面的内容让她头皮发麻:有李姐孩子的月考成绩单(备注 “王总重视家庭教育,可暗示其精力分散”)、老杨的体检报告(肝功能异常,标注 “怕被调岗,可拿捏”)、甚至还有保洁阿姨偷拿公司卷纸的监控截图(备注 “可威胁其帮忙留意办公室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