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片网衣被稳妥地系在框架上,两组直径超过二十米的巨大网箱,如同两颗镶嵌在蔚蓝画布上的白色纽扣,正式在这片拥有天然上升流的富饶海域安了家。
水下监控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显示,网箱内部水体交换良好,一些好奇的小鱼已经开始在网箱周围游弋。
看着监控屏幕上稳定运行的画面,林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只是第一步,后续的鱼苗投放、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才是更大的挑战,但无论如何,“深蓝锚点”已经成功锚定。
这标志着他的事业,从近岸的渔场经营,正式迈向了更具挑战也更具潜力的深远海养殖领域。
然而,就在网箱安装完成后的第三天,一个细微的异常引起了林凡的注意。
负责日常巡护的阿明报告,在距离网箱区域约一海里外的公海水域,发现了一艘不明身份的钓鱼艇。
那艘船似乎并没有固定的钓点,只是在那里漫无目的地漂着,船上的人偶尔会用望远镜向网箱方向观望。
“不像真正的钓鱼人,”阿明在无线电里描述,“他们的装备太新太专业,而且对鱼好像没什么兴趣,倒是对我们的网箱更感兴趣。”
林凡心中微动,想起了之前老村长提醒的所谓“环境咨询公司”的人。
他吩咐阿明不要靠近,也不要做出任何挑衅举动,只是正常巡护,但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下那艘船的特征和活动规律。
同时,他让小玲调取了近期网箱周边水下监控的录像,进行仔细回放。
在反复查看了数个小时的录像后,小玲在一个凌晨时段的画面中,发现了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异常——一个大约三十厘米长、形似鱼雷的黑色物体,以极快的速度从网箱外围约五十米处一闪而过,持续时间不到两秒。
“这是什么?仿生机器鱼?还是某种小型水下无人机?”
小玲将画面放大、降噪处理,但那物体速度太快,图像依然模糊,只能勉强辨认出其流线型的轮廓。
林凡看着屏幕上那模糊的黑色影子,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这绝不是自然界的生物。对方的手段,比预想的更加隐蔽和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