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敲门进来,送来了赵老板那边关于大黄鱼的最终报价——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几乎抵得上之前海藻好几个月的利润。同时,她也带来了一个消息。
小主,
“凡哥,赵老板说,今天有大黄鱼的消息不知怎么传出去了,下午有个自称是‘海润渔业’公司的人打电话到他那里,旁敲侧击地想打听咱们的具体捕捞位置,还想问……问你有没有合作意向。”
林凡眉头微皱。【智能管理日志】适时地弹出一条关联信息:“‘海润渔业’,注册地临市,近年业务扩张迅速,以高价争夺优质渔场资源闻名。”
看来,名声渐起,确实引来了“狼”。
“回复赵老板,位置保密。至于合作……”林凡沉吟道,“就说我们目前主要精力在自有渔场和养殖上,暂不考虑外部合作。”
“明白。”小玲记下,又递上一份传真,“还有,这是省海洋研究所李博士团队发来的初步合作框架协议。
他们希望我们能提供稳定数量的特定海藻样本,用于深度活性物质研究,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部分研发经费,成果共享。”
林凡仔细看着协议条款,条件比之前更为优厚,也更为具体。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
“告诉他们,我们原则上同意,但需要对协议中关于知识产权界定和样本使用范围的条款进行更详细的磋商。另外,强调一点,所有研究必须基于我们提供的、在东源村海域养殖的样本。”
他必须筑起坚固的“防火墙”,确保东源村海域的“特殊性”和自身技术的“主导性”不被稀释或窃取。
处理完所有事务,林凡再次走到海边。月光如水,洒在平静的海面上。远处的“海丰号”静静停泊,像一位疲惫而满足的勇士。
大黄鱼的惊喜、基金落地的踏实、外部觊觎的警觉、深度合作的机遇……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但他内心却异常平静。
他回想起自己刚回村时的迷茫与沉沦,再到凭借系统一步步艰难爬起。
如今,他不仅拥有了渔船、渔场、团队和稳定的产业,更赢得了乡邻的尊重和信赖,甚至开始吸引外界的目光。
潮水在脚下轻轻涌动,退去又归来,永不停歇。林凡知道,他正站在一个关键的“潮汐之间”。退一步,是满足于现状,固守东源村这一亩三分地;进一步,则是拥抱更广阔的世界,也面对更未知的风浪。
他深吸一口气,海风的咸涩直入肺腑。
他的选择,早已明确。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但无论前方是什么,他都有信心,带领着他的船和船上的人,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