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部分鱼类的活跃度似乎略低于在“林氏一号”核心区域捕获的同类。
这印证了他的猜测——这片新拓展的区域,生态环境确实更为复杂和脆弱,需要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和适度开发。
“记下来,”林凡对跟在身边学习的小玲说道,“这片新区,定位为‘特种高价值渔获补充区’。后续投放人工鱼礁时,要选择更适合龙虾和石斑鱼栖息的类型。捕捞频率和强度,也需要单独制定标准,不能沿用老区的办法。”
“好的,凡哥。”
小玲赶紧在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上记录起来。她现在已经不仅是林凡的“数据管家”,更开始参与到具体的生产决策中。
渔船返航,还未完全靠稳码头,林凡就注意到码头上的气氛有些异样。
几个平日里与吴老四走得近的村民,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看到林凡下船,目光有些闪烁,随即又若无其事地散开了。
阿明也察觉到了,低声对林凡说:“凡哥,我看吴老四他们几个,这几天又在码头上嘀嘀咕咕,估计还是眼红咱们租用村集体滩涂和仓库那事儿。”
林凡面色平静,只是“嗯”了一声。这种因利益分配可能引发的矛盾,在他决定扩大规模时就已经预料到了。
他深知,在一个关系紧密的村落里,纯粹的商业运作行不通,人心的向背同样关乎事业的成败。
他没有立刻去找吴老四理论,也没有召开大会解释,那样反而显得刻意。
傍晚,他提了两瓶镇上买的好酒,径直去了老村长家。
老村长正坐在院里的摇椅上听收音机,看到林凡来了,脸上露出笑容:“小凡来了,坐。”
林凡给老村长斟上酒,没有直接提吴老四的事,而是先聊了聊今天在新海域的发现,以及接下来对海藻深加工的一些初步设想。
老村长听得频频点头。
聊得差不多了,林凡才仿佛不经意地提起:“叔,最近村里有些声音,说咱们租用村集体的地方,给的租金还是老价钱,占了村里的便宜。您看……这事儿是不是得有个说法?”
老村长抿了一口酒,哼了一声:“我就知道有人要嚼舌根!眼皮子浅!他们只盯着那点租金,也不看看你林凡带着大伙儿搞养殖、建加工场,给村里提供了多少活儿,年轻人不用往外跑就能挣到钱,这比那点死租金强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凡笑了笑,给老村长续上酒:“叔,您别动气。乡亲们有想法也正常。我有个初步打算,想跟您商量一下。咱们和村集体签的租赁合同是死的,但咱们的效益是活的。我想,是不是可以设立一个‘村集体发展基金’,以后咱们的产业,无论是捕捞、养殖还是加工,每年都拿出利润的一定比例注入这个基金。这笔钱,可以用来修缮村里的道路、补贴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医保,或者作为奖学金鼓励村里的娃娃读书。这样一来,咱们的发展才能真正惠及每一位乡亲,而不是少数人得利。”
老村长听完,眼睛顿时亮了,他放下酒杯,用力拍了拍林凡的肩膀:“好小子!你这个想法好!格局大!这才是干大事的样子!你放心,这事我去跟村委会沟通,在村民大会上提出来,我看谁还能再说闲话!”
夜里,林凡照例在书房处理事务。小玲敲门进来,送来了赵老板那边最新的销售报表和一份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