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他睁开眼,看向师父,眼中带着求教的渴望:“师父,弟子在锁灵阵中,初时感觉真气凝滞,行动艰难,但后来不知为何,压力骤减,真气奔涌,许多平日难以领悟的招式变化竟自然而然地用了出来……还有面对岳掌门时,若非师父传音指导,弟子绝无可能支撑十八招,但即便有师父指导,有些劲力的转换、时机的把握,弟子事后回想,仍觉玄妙,似懂非懂……”
张三丰微微颔首,开始逐一解惑:
“锁灵阵压制,在于隔绝内外,扰乱自身气机。你初入其中,心慌意乱,气机更滞,故觉沉重。后来压力骤减,乃是外力干扰阵法节点所致,此非你之功,但你能于压力陡松之瞬间,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爆发出全部潜力,此为你之心性与根基体现。”
“至于为师传音指导,乃是基于对你功法、实力以及对手招式的洞察,为你指出最优化解。你能瞬间理解并执行,且在执行中有所体悟,这便是你的悟性。那些‘似懂非懂’之处,正是你未来需要着力揣摩精进的方向。太极之道,重意不重形,你要领悟的不是固定的招式,而是那应对万法、圆转如意的‘意’。”
他深入浅出,结合具体战例,将太极阴阳、刚柔、动静、虚实等奥义娓娓道来,不仅解答了方晓的疑惑,更将他此次实战获得的零散经验,系统地串联、升华。
方晓听得如痴如醉,许多淤塞之处豁然开朗。他再次闭目,身上气息渐渐变得圆融,对《太极蕴道篇》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这一次休整式的复盘,其效果,不亚于又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战斗。
夜深人静,基地顶层露天观星台。张三丰独自立于栏杆旁,仰望星空。都市的光污染使得星空不如山中璀璨,但在他眼中,那冥冥中的天道轨迹,依旧清晰可辨。
嵩山之行,看似是他指点方晓,何尝又不是他自身融入此世、印证己道的过程?目睹现代武学的演变,亲历人心诡诈与盟友温情,感受科技与玄学的碰撞,甚至与黑暗力量及武当后辈的接触……这一切,都如同水滴,不断汇入他沉寂六百载的心湖,荡起涟漪,推动着那道横亘于前的关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内视己身。丹田气海之中,原本如溪流般的真气,如今已壮大如江河,奔流不息,精纯凝练,呈现出一种如玉般温润的光泽。周身经脉畅通无阻,神识覆盖范围更是远超从前。练气后期巅峰!只差一个契机,便能凝聚道基,踏入筑基之境,真正意义上脱离凡俗,寿元大增,神通初显。
就在他心神沉浸于自身圆满之境时,忽然,心湖微动,一丝玄之又玄的感应毫无征兆地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