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青海破局·政企共赢

重钓人生路 喵哆渔 3493 字 12天前

西宁的清晨,空气里带着高原特有的清冷与稀薄。毛蛋紧了紧身上那件为了见客特意换上的、却依旧觉得有些单薄的西装,深吸了一口气,迈步走进了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大门。与几天前那种被马厂长用虚与委蛇的“商业原则”顶回来的憋闷感不同,今天他怀里揣着的,是“旭遇”国家级“小巨人”培育企业的金字招牌,以及一份足以打动地方主政者的、更具格局和野心的蓝图。

接待他的是省工信厅的一位副厅长,姓王,面容儒雅,眼神却透着西北汉子特有的锐利与实在。没有过多的寒暄,双方落座后,毛蛋直接展开了带来的规划方案。

“王厅长,咱们就不绕弯子了。”毛蛋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更沉稳,但那股子熟悉的急切劲儿还是藏不住,“之前我们跟下面那个矿企谈,是想着解决我们自己的原料问题。但现在看来,光盯着那一亩三分地,格局小了!也容易被人用歪门邪道给搅和黄了!”

王副厅长微微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他继续。

毛蛋咽了口唾沫,将带来的大幅规划图在茶几上铺开,手指点在上面:“王厅,您看!这是我们‘旭遇’规划的,‘青海高原碳材料精深加工及产业链一体化基地’项目初步构想!我们不是来单纯买矿的,我们是来投资的,是来扎根的!”

他的声音不自觉提高了八度,带着一种近乎宣讲的激情:“第一步,我们计划投资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高纯度石墨提纯中心,就用咱们青海本地优质的石墨矿!引进国际先进的物理-化学联合提纯技术,这事儿我们研发中心的孙宇博士团队有底子,可以跟本地院校合作攻关,确保技术领先!”

他手指移动:“第二步,以此为基础,建设碳纤维原丝及复合材料生产线!充分利用我们‘旭遇’在碳布工艺、界面处理、生物质前驱体(虽然那边还在攻关)上的技术积累,生产出达到甚至超越国际水准的高端碳纤维材料!这不光是给我们‘旭遇’自己用,未来可以供应给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体育器材这些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最后,他重重地一点规划图的核心区域:“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在这里,打造一个集研发、生产、检测、应用于一体的碳材料产业集群!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王厅,您想想,这能带来多少税收?解决多少就业?带动多少关联产业?能把咱们青海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毛蛋一口气说完,感觉嗓子都有些冒烟,他紧张地看着王副厅长。对方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拿起规划图,仔细地看了许久,手指在几个关键数据和技术路线上轻轻敲击。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毛蛋的心跳得跟擂鼓一样。

终于,王副厅长放下规划图,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毛蛋:“毛总,你们这份规划……很有魄力!也很有眼光!不瞒你说,省里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我们青海丰富的矿产资源,从简单的‘挖出来卖出去’,升级到‘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层面。你们‘旭遇’作为国家级‘小巨人’培育企业,有这个技术实力,更有这份打破国外垄断、发展民族工业的志气,非常好!”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不过,这么大的项目,投资额度、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环保评估……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流程。而且,绕开现有的企业,直接由省里牵头推动一个新的产业链,这里面涉及的利益协调、政策配套,非常复杂。”

毛蛋的心又提了起来,赶紧表态:“王厅,流程复杂我们不怕!我们‘旭遇’愿意配合省里,完成所有必要的论证和手续!投资方面,我们可以前期投入启动资金,后续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包括省里的相关产业基金,我们欢迎!技术可行性,我们有详细的方案和研发团队支撑!市场前景,您更不用担心,我们‘旭遇’自己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市场保证,而且我们已经在和国际巨头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环保方面,我们承诺采用最高标准的环保技术和工艺,绝不以牺牲青海的绿水青山为代价!”

他几乎是把肚子里能想到的词儿都倒了出来,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和真诚。

王副厅长看着他,忽然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欣赏和决断:“毛总,你不用这么紧张。省里支持有潜力、有担当的企业发展的决心是坚定的!尤其是像你们这样,手握核心技术,有志于带动地方产业升级的‘小巨人’企业!这样,你这份规划先留在我这里,我会立刻向主要领导汇报,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初步研讨。你们这边,也尽快拿出一份更详细、更落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计划书。”

他站起身,用力拍了拍毛蛋的肩膀:“那个姓马的厂长,眼光还是太浅了。只看到眼前那点钞票,看不到产业链带来的长远发展和就业民生。这件事,省里会统筹考虑。你们‘旭遇’,就安心准备后续的方案。我相信,只要我们政企同心,目标一致,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股巨大的热流瞬间冲上毛蛋的脑门,激动得他差点当场跳起来!他紧紧握住王副厅长的手,声音都有些颤抖:“谢谢王厅!谢谢省里的支持!我们‘旭遇’一定不负期望!可行性报告,我……我马上联系公司,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来!”

走出工信厅大楼,高原的阳光刺得他有些睁不开眼,但毛蛋觉得浑身都暖洋洋的,充满了劲儿!他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几乎是吼着给陈遇报喜:“遇仔!成了!有门儿了!省里对我们的大规划非常感兴趣!让咱们赶紧做详细方案!那个见钱眼开的马厂长,让他一边凉快去吧!哈哈哈!”

电话那头的陈遇,似乎正在一个比较嘈杂的环境,背景音里有孩子的咿呀声和林莉温柔的说话声。他听到毛蛋的消息,声音里也带上了明显的笑意和如释重负:“好!毛蛋哥,干得漂亮!我就知道,跳出那个小圈子,天地更宽!你立刻协调孙宇、莉莉他们,组织人手,全力准备可行性报告!需要什么数据、什么支持,公司这边无条件配合!”

“放心吧!包在俺身上!”毛蛋拍着胸脯,隔着电话线都能感受到他的意气风发,“俺这就去落实!保证弄得漂漂亮亮的!”

挂断电话,毛蛋看着西宁湛蓝的天空,狠狠挥了一下拳头。他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还有无数繁琐的工作和艰难的谈判。但方向对了,路就不怕远!这不仅仅是“旭遇”破解原料封锁的突围,更是一次迈向更广阔天地的起航!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旭遇”产业园研发中心,气氛却不像青海那边乐观。

孙宇和李文博盯着最新一批小批量试产的新型生物质碳纤维的检测数据,眉头拧成了疙瘩。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却驱不散他们脸上的阴霾。

“还是不行……”李文博推了推眼镜,指着屏幕上再次出现波动的韧性和模量曲线,“放大生产后,前驱体合成阶段的杂质控制,纺丝过程中的张力和温度场均匀性……任何一个微小的偏差,都会被放大,最终影响纤维性能的稳定性。”

吴建国教授拿着一小段看起来色泽不太均匀的纤维样品,对着灯光仔细观察,花白的头发倔强地翘着,嘴里喃喃自语:“不应该啊……实验室里明明很稳定……到底是哪个环节的‘魔鬼’在作祟……”

孙宇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沙哑:“从实验室的‘克级’到试产线的‘公斤级’,反应釜的搅拌效率、传热均匀性、物料输送的稳定性……全都变了。我们需要重新建立一套适用于放大生产的工艺控制模型。这需要时间,大量的实验和数据积累。”

“时间……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李文博叹了口气,“对手可不会给我们慢慢调试的机会。”

正说着,陈遇推门走了进来。他刚刚安抚好因为爬行姿势不对而委屈噘嘴的安安,脸上还带着一丝属于父亲的温柔残留,但看到孙宇和李文博凝重的表情,那丝温柔迅速被工作的专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