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遇”厂区,董事长办公室。
陈遇正在和林莉、孙宇讨论“掠食者”路亚竿的详细设计图和设备采购清单,张伟敲门走了进来,脸色比平时更显冷峻。
“遇哥,监测到异常情况。”张伟将一份简报放在桌上,“日利中国区的高级技术顾问,山本一郎,昨天秘密抵达省城。他此行的公开理由是技术交流,但我们监测到他与‘精工’渔轮的总经理私下会面了两次,地点都很隐蔽。值得注意的是,山本一郎本人是日利路亚竿产品线的首席技术顾问之一。”
“哦?”陈遇眉头一挑,“‘精工’?联盟的新成员?看来日利是嗅到味道,坐不住了。”
林莉立刻警觉:“日利想干什么?挖角?还是想分化联盟?‘精工’的渔轮对我们的路亚套装至关重要!”
孙宇冷静分析:“‘精工’在精密齿轮和泄力系统上有独到之处,特别是他们对微物水滴轮的技术积累,正是我们急需的。但企业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弱。日利如果许以重利,或者以路亚渔轮深度技术合作为诱饵,很难保证他们不动心。”
陈遇沉吟不语。联盟初建,凝聚力还不够强,最怕的就是内部被分化瓦解,尤其是在路亚项目这个关键节点上。他问张伟:“能查到他们会面的具体内容吗?”
张伟摇摇头:“对方反侦察意识很强,无法获取具体谈话内容。但山本一郎在见完‘精工’总经理后,又单独约见了‘韧丝’的技术总监。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冲着我们联盟的路亚配套体系来的。”
情况似乎有些不妙。如果日利成功撬动“精工”和“韧丝”,哪怕只是让他们退出联盟或态度摇摆,对刚刚起步的联盟和至关重要的路亚项目都将是一个沉重打击,也会严重动摇其他成员的信息。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陈遇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厂区,沉思片刻,果断转身,“莉莉,你以联盟理事会的名义,立刻约谈‘精工’和‘韧丝’的负责人,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诉求,重申联盟的共同利益和长远愿景,特别是路亚市场带来的巨大机遇。态度要诚恳,但要表明我们的底线。”
“好,我马上安排。”林莉点头。
“孙宇,你准备一下,把我们下一代树脂技术与渔轮、钓线,特别是路亚装备可能结合产生的创新点,比如更轻量化的轮体、更顺滑的出线体验,整理一个前瞻性的报告。我们要让合作伙伴看到,留在联盟里,有更广阔的技术前景和商业未来,尤其是在他们擅长的领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白。”孙宇应道,眼神中充满了技术人的执着,“我会让他们明白,日利能给的技术,我们未来能给得更好;日利给不了的协同创新平台,只有联盟能提供。”
“伟哥,继续盯紧山本一郎,同时注意收集‘精工’和‘韧丝’近期的财务状况和市场动向。我们需要判断他们是真心动摇,还是待价而沽。”
“已经在做了。”张伟回答。
部署完毕,办公室内暂时陷入沉默。林莉走到陈遇身边,轻声问:“阿遇,你觉得日利这次能成功吗?”
陈遇目光深邃,缓缓道:“利益诱惑永远存在。联盟的维系,不能只靠情怀,更要靠实实在在的共同利益和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我们提供了技术平台、市场渠道,以及像路亚这样的增量机会,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自己不出问题,联盟就不会轻易散掉。但这次,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必须加快联盟内部的技术融合和利益绑定。”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冷意:“而且,日利既然出招了,我们也不能只是被动接招。他们想从内部瓦解我们,我们或许可以……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他们不是看重路亚市场吗?那我们就在这个战场上,用产品和实力,堂堂正正地和他们打一仗!”
林莉和孙宇都看向他,眼中闪烁着斗志。
陈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日利的核心优势,除了品牌,就是他们在高端渔轮和路亚竿上的精密加工技术和材料技术。如果我们能在‘掠食者’系列上一炮而红,就等于在他们最得意的地方撕开了一个口子。通知下去,路亚竿项目,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