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遇几乎住进了实验室。根据孙宇的模型,他设计了十几套基础配方,然后开始夜以继日地进行小样试验。称量、混合、搅拌、发酵、状态调整、性能测试…每一个步骤都极其繁琐枯燥。他常常对着一个微小的配比调整,反复试验几十次,记录下密密麻麻的数据。
实验室里弥漫着各种谷物、薯类、藻类、动物蛋白粉混合发酵后的复杂气味,有时清香,有时微腥。他的手上常常沾满各种颜色的粉渍,眼里也因为熬夜布满了血丝。
赵强、李文博、周凯三个室友很快发现了他的异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陈,你最近魔怔了?天天泡实验室,弄这一身味儿…跟搞化学武器似的?”赵强捏着鼻子,好奇地凑过来看陈遇操作台上那些瓶瓶罐罐。
“强哥,别瞎说,遇哥这是在搞高科技饵料!”周凯倒是很感兴趣,拿起一个装着淡黄色粉末的瓶子嗅了嗅,“嗯…有点豆腥和麦香?这啥高级货?”
李文博推了推眼镜,看着陈遇记录本上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数据,若有所思:“陈遇,你这是在应用营养代谢模型?这个参数是不是考虑了水温对鱼类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陈遇有些惊讶地看了李文博一眼,没想到这个埋头苦读的学霸对这方面也有研究:“文博你说得对。水温变化会影响鱼类的消化吸收效率,进而影响对饵料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的利用率,配方必须做相应调整。”
“牛逼啊!”赵强恍然大悟,“怪不得你钓鱼那么厉害!原来不光靠手感,还靠科学!这比那些只会买昂贵商品饵的强太多了!”
陈遇笑了笑,前世他正是那个只会盲目追求装备、迷信神饵的傻瓜。重活一世,他才知道,真正的高手,在于对鱼、对水、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应用。
“哥几个,”陈遇心中一动,看向三位室友,“这次大赛,光靠我一个人不行。饵料制备、状态调整、现场应变,都需要帮手。有没有兴趣一起干?这可是实践你们专业知识的好机会。”
赵强第一个跳起来:“那必须的啊!别的不会,力气活包在我身上!扛包、打窝、抄鱼,我在行!”
周凯也兴奋道:“我可以负责信息搜集!网上虽然资料少,但我可以去扒拉各大学术数据库的论文,再打听打听往年比赛的小道消息!”
李文博沉吟了一下,点点头:“我可以帮你处理数据,验证一些理论推算。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我比较熟悉。”
陈遇心中大喜。有了室友们的加入,他的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一个小型的“上海水产大学参赛预备组”就这样自发地形成了。
然而,“渔火”的阴影并未远离。
几天后,林莉从北京打来紧急电话,语气焦急:“陈遇,不好了!我们预定的一批关键原料——一种特定酶解深度的虾粉,供应商突然说没货了!问了几家大的供应商,都说近期货很紧,或者只有‘渔火’订了大量同类产品!”
陈遇的心猛地一紧。果然来了!“渔火”开始利用其商业优势,在源头上卡他们的脖子!
“别慌,莉莉。”陈遇强迫自己冷静,“这种酶解虾粉虽然效果最好,但并非不可替代。孙宇的模型里应该考虑了替代方案。你立刻联系孙宇,问他如果用普通虾粉叠加少量酵母提取物和特定氨基酸,能否模拟出类似效果?我这边也立刻试验一下。”
“好!我马上问!”林莉匆匆挂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