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北上的列车

重钓人生路 喵哆渔 1589 字 12天前

1993年11月28日清晨,开往北京的T62次列车静静地停靠在站台上。绿皮车厢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车头悬挂的青年文明号牌匾格外醒目。站台上挤满了送行的人群,大喇叭里正在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欢快的旋律与蒸汽机的轰鸣交织在一起。

毛蛋背着帆布工具包,手里紧紧攥着车票和介绍信。他的行囊里除了几件换洗衣服,最重要的就是那个精心包装的钓具支架样品,以及一本已经被翻旧了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单行本。

到了北京就给家里打电话,母亲整理着毛蛋的衣领,眼里含着不舍的泪光,听说北方天冷,记得把毛衣穿上。她将装满食物的网兜塞进儿子手里,里面装着煮鸡蛋、烙饼和自家腌的咸菜。

父亲站在一旁,虽然保持着领导干部的沉稳,但微微颤抖的手还是泄露了内心的激动。他最后检查了一遍毛蛋的行李,郑重地将一个信封塞进儿子口袋:这里面是五百块钱和我的工作证,万一遇到困难,可以找驻京办的同志。

列车员吹响哨子,绿色的车厢门缓缓关闭。毛蛋从车窗探出身,向着月台上的父母挥手。母亲忍不住追着列车跑了几步,父亲则站在原地,用力地挥着手,直到列车驶出站台。

车厢里洋溢着特殊时代的气息。毛蛋的对座是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干部,正在阅读《人民日报》三中全会专题报道;旁边是一对年轻夫妇,兴奋地讨论着去北京进货的计划;过道那边几个大学生在热烈争论着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小伙子,这是去北京出差?对面的干部放下报纸,友善地问道。

毛蛋有些紧张地回答:去参加全国技校创新大赛,我设计了一个钓鱼用的支架。

哦?干部感兴趣地推推眼镜,现在国家正鼓励技术创新啊。十四届三中全会刚开完,就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你们年轻人的创新项目正好赶上好时候。

谈话引起了周围乘客的注意。那对年轻夫妇凑过来:什么创新项目?我们现在做服装生意,也想着要不要搞点新技术。

毛蛋鼓起勇气拿出样品和设计图。很快,他的座位旁就围了一圈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人建议申请专利,有人询问生产成本,还有人热心地介绍北京的技术市场。

列车驶过华北平原,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广播里开始播放《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乘客们都安静下来,认真聆听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广播里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毛蛋注意到,车厢里不少人都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他对面的干部边听边点头,偶尔在报纸上划重点。那对年轻夫妇也拿出小本子,认真地记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关键词。

中午时分,列车员推着餐车走过。毛蛋打开母亲准备的饭盒,金黄的烙饼还带着余温。旁边的干部拿出茶叶蛋与他分享,两人边吃边聊起来。

我在市经委工作,干部自我介绍道,这次就是去北京参加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班。你们技校生能搞出这样的创新,很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