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师长点点头,但话锋一转,指出了更深层的问题:“陈司令有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光有想法和几个技术人员还不够。你看我们新四军,之所以能维持这些修械所、兵工厂,靠的是成千上万根据地群众的支援,是靠地下战线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从敌占区筹集钢材、硫磺、机床等物资。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地下运输线,单靠部队自身,是很难维持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宇闻言,深有感触。忠义救国军总部对自己的支持日渐减少后,部队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采购渠道狭窄,物资来源不稳定,谭师长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接着,谭师长提到了一个让陈宇倍感意外和荣幸的名字:“陈毅军长前些时候和我通过气,他特意提到过你这个同姓小老乡,对你率部在敌后屡挫日寇、收复长兴县城,击毙鬼子联队长这些战绩很是赞赏。陈军长说,像陈宇这样真心抗日、能打硬仗的同志,我们要团结,要支持。”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特别是,陈司令能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接纳我方人员进入部队共同抗日,并且多次顶住压力,冒险与我军合作,传递重要情报。这份在艰难时刻展现出的民族大义和情谊,我们新四军上下,都不会忘记。”
听到陈军长这样的人物竟然还记得自己,并给予如此高的评价,陈宇内心激动不已,连忙说道:“谭师长言重了!陈某只是做了一个中国军人该做的事。陈军长和贵军如此看重,实在让我受宠若惊!”
借此机会,陈宇也提出了实际的请求:“谭师长,如今我部孤悬敌后,补给异常困难。既然贵我双方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抗日,不知今后能否加强合作,进行一些物资上的互通有无?我部控制着夹浦码头,粮食、布匹等物资相对宽裕,可以用这些与贵军交换弹药军需品。”
谭师长爽快地答应了:“这个提议很好!具体如何操作,交易的比例、地点、方式,就让刘滔同志以后和你们详细商议。只要是打鬼子需要的,我们都应该互相支持。”
这次在砺刃峪的会面,气氛坦诚而愉快。双方虽然没有签订任何书面协议,但彼此交换了礼物,明确了合作的意向,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和直接的联系渠道。这更像是一次战略性的接触与试探,为未来在错综复杂的敌后环境中,两个不同系统抗日武装之间更深入的互动,悄然推开了一扇门。会面结束后,双方人马各自悄然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种子已经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