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铤听闻此处便又抬手行礼回道:“见过公渊先生,隆哥对在下过于谬赞了。听闻公渊先生乃荆楚之名士,先生如此大才,铤恨不能与公渊先生日夜促膝长谈,多多请教才是。”
花花轿子人人抬,好话亦是人人爱听。听闻林铤对自己如此推崇,廖立脸上的笑意更甚,十分热情的道:“廷钰兄折煞廖某了,鲍校尉方才言廷钰兄文武全才,某也是想好好求教一番才是。哈哈哈哈哈………………………”
二人一阵互相恭维后,鲍隆又介绍刘巴道:“这位是刘巴,刘子初。子初先生亦是荆襄之名士,想必二位必然相互有所耳闻对方。后面的则是子初先生的护卫。”
在鲍隆介绍完自己后刘巴便迅速道:“见过公渊先生,在下刘巴刘子初,乃是廷钰兄和鲍校尉之好友,久闻公渊先生大名,今日的见真是荣幸之至。”
刘巴的才名乃是享誉荆襄之地,再加之其祖上也是世代为官于荆襄之地。廖立自是听说过刘巴的,闻言亦是一脸惊喜的道:“原是子初先生当面,失礼失礼,廖立久闻先生之才名响彻荆襄大地,甚至远在巴蜀的朋友也闻得子初先生之才名。今日得见乃廖立之大幸也!”
二人一阵商业互捧之后,廖立侧身抬手一个“请”的姿势,四人随即进入谒舍之内。廖立邀请众人进入谒舍的一处雅间就坐,待众人一一落座后廖立为众人倒上煮好的茶水。
林铤端起茶杯闻了闻,眉头微蹙心道:“这什么鬼东西?怎么有姜味、葱味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林铤穿越之前是自小生活在福建省的,福建也是中国的产茶大省,其中就有乌龙茶、红茶、白茶、绿茶、茉莉花茶等,所以福建人自小就有饮茶、泡茶的习惯。
现代的饮茶方式多以冲泡为主,但汉代的饮茶方式则是以“煮茶法”作为主要饮茶方式,辅以葱、姜等调味之物。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喝不惯这个时代的茶是很正常的。
【东汉末年饮茶方式以煮茶为主,茶叶常与葱、姜等调料同煮,形成类似羹汤的饮用形式。当时主要采用“煮茶法”,将茶叶(多为饼茶)烤炙后捣碎成末,加入葱、姜、橘皮等调料煮沸后饮用。这种煮茶方式延续至唐代初期,并被用于醒酒场景。东汉至三国时期,茶尚未完全脱离药用范畴,饮茶多作为醒酒或日常饮品出现。王褒《僮约》记载了当时煮茶、买茶的场景,反映了茶作为商品流通的初步形态。】
小主,
廖立见此还以为自己这个茶煮的不好便问询问道:“见廷钰兄对此茶似乎有所不喜,不知是否为在下煮茶技艺有所不足所致?”
林铤闻言也知道自己表现的过于明显立刻回答道:“非也,非也,非公渊先生煮茶之技艺问题。公渊先生煮茶之技艺甚好,只是在下平日里喝惯了家族之中长辈用家传之手法制作的茶叶,故而此种煮茶之法不甚习惯。倒是让公渊先生误会了,实在不该。”
不仅是廖立,连鲍隆、刘巴和刘巴的护卫此时都对林铤投来好奇又带有疑惑的眼神。
廖立这时又开口问道:“不知廷钰家族之中所制作的茶叶与市面上的有何差异呢?”
林铤这时候才意识到,泡茶法是唐代才有的,兴盛也是要到明清时期,这时候听出来是不是过于异端了?但是话都说到此处了,不继续下去估计是不行了。
于是林铤心下一横回答道:“家中饮茶多以冲泡之法,故而家中所用之茶叶也与市面上都有所不同。”
“冲泡之法”刘巴好奇的问道。
不止是刘巴,在座的众人也都未曾听过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