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的指尖在显示屏上悬了三秒,才按下确认键。深蓝色星图背景上,代表地球的绿色标记突然开始不规则闪烁,像颗濒死的萤火虫,每闪一下,旁边的坐标参数就跳变一次,最后定格在一串毫无逻辑的乱码上。
“老周,你来看下。”他喊出声时,喉结发紧。监测站建在海拔四千米的昆仑山口,常年刮着能穿透防风服的寒风,此刻空调出风口的热气却让他后背沁出冷汗。
老周端着搪瓷杯走进来,杯沿沾着圈褐色茶渍。他眯眼盯着屏幕,手指在控制台上敲了敲,星图刷新三次,地球标记的闪烁却没停。“线路接触不良?”老周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沉稳,可林野看见他握着杯子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
监测站就他们四个人,老周是站长,干了二十年;老王负责设备维护,话少但手巧;小杨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活泼得像个小太阳,此刻正趴在隔壁桌写报告。听到动静,小杨探进头来:“周哥,咋了?地球要跑了?”
这话本该逗笑众人,可没人接茬。老王也从机房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万用表。他没说话,直接打开主机箱,万用表的探针接触到线路板时,屏幕突然黑了一瞬,再亮起时,星图上的地球标记消失了。
“怎么回事?”小杨的声音变尖了,“备份系统呢?调备份!”
老周没动,只是盯着漆黑的屏幕角落。那里本该显示实时时间,此刻却跳动着一行红色数字,2077.06.15。林野心里咯噔一下,今天是2077.06.14,明天才是15号。
“备份系统打不开。”老王的声音很闷,他反复按了几次备份启动键,控制台毫无反应,“电源模块没问题,线路也没断。”
林野掏出手机想联系总部,却发现信号格是空的。监测站用的是卫星通讯,按理说不会断。他走到窗边,外面的天已经黑透了,风裹着雪粒砸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平时能看到的远处信号塔指示灯,此刻一片漆黑。
“别慌。”老周终于开口,他从抽屉里拿出个旧笔记本,翻开泛黄的纸页,“十年前有次磁暴,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等天亮就好了。”
可林野注意到,老周翻笔记本的手在抖,而且他说这话时,眼睛没看任何人。
夜里,林野没敢睡。他坐在控制台前,盯着黑屏的显示器,耳边是老周和老王的鼾声,还有小杨翻来覆去的动静。凌晨三点,控制台突然发出“嘀”的一声,屏幕亮了。
星图回来了,但地球标记还在闪烁,而且旁边多了个新的标记。一个红色的三角形,就悬在地球轨道外侧,正缓慢向地球移动。三角形旁边的参数显示,它的体积和月球差不多,速度是每秒三十公里。
“醒了?”老周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吓了林野一跳。他不知道老周是什么时候站在那里的,月光从窗户照进来,老周的脸一半在阴影里,看不清表情。
“那是什么?”林野指着红色三角形。
老周沉默了很久,才说:“我不知道。”他顿了顿,补充道,“总部还没联系上吗?”
林野摇头。就在这时,小杨的尖叫从隔壁传来,两人冲过去时,看见小杨缩在墙角,指着自己的床铺。床单上有个黑色的印记,形状和星图上的红色三角形一模一样,像是被什么东西烫出来的,边缘还在微微发烫。
“这怎么来的?”老王也被吵醒了,他蹲下身摸了摸印记,手猛地缩回来,“烫!”
林野突然想起什么,跑到控制台前,调出监测站的内部摄像头记录。凌晨两点五十九分,小杨的床铺上方,空气突然扭曲,像被投入石子的水面,随后那个黑色三角形印记凭空出现,整个过程只有两秒,没有任何东西靠近床铺。
“不是磁暴。”老周的声音很轻,却像重锤砸在每个人心上,“十年前那次,没有这种事。”
天亮时,通讯还是没恢复。老王去检查卫星天线,回来时脸色惨白,手里拿着个东西。一段折断的天线,断面不是金属的银白色,而是深黑色,像被烧焦了一样,可天线表面没有任何灼烧痕迹。
“天线是昨天才换的,不可能断。”老王的声音发颤,“而且断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咬断的。”
林野接过天线,断口处很平整,确实像咬痕。他突然想起星图上的红色三角形,后背一阵发凉。小杨抱着胳膊,嘴唇发紫:“周哥,我们会不会……遇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
老周没说话,只是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雪山。林野注意到,老周的脖子后面,有个淡淡的印记,形状和小杨床单上的黑色三角形很像,只是颜色更浅。
“老周,你脖子上是什么?”林野忍不住问。
老周猛地回头,手下意识地捂住脖子,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没什么,老毛病了。”
可林野已经看清了,那个印记不是天生的,边缘很清晰,像是刚出现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