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谁在给规则打补丁

行政楼三层的走廊尽头,那扇标着“高校学生行为引导高级研修班”的门虚掩着,透出一种过分明亮的、冷白色的光。

林枫推开门,仿佛走进一个巨大的无菌实验室。

讲台上方的红色横幅刺入眼帘:“构建可预测校园生态”。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走向了教室最后排的角落,那个传统意义上属于“问题学生”的专属区域。

坐下的一瞬间,他看见了桌上那本薄薄的课程目录,封面用毫无感情的宋体字印着《基于日常偏差的行为矫正模型》。

他翻开,指尖在纸张上划过,带着一丝冰冷的阻力。

目录第三章,标题赫然是“案例3:火锅事件中的情绪疏导路径”。

那段文字详尽复盘了他大一那年,如何在宿管突击检查前的三分钟内,藏匿锅具、疏散室友、伪造现场,并最终以“为室友进行生日惊喜排练”为由,将一场记过处分化解为口头表扬的全过程。

每一个细节,甚至包括他当时用来通风报信的暗号,都被精准地记录在案。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深色的桌面上敲击起来,短促,有力,像在一段冗长的静默中,徒劳地发送着求救的摩斯密码。

一个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上讲台,是王老师。

他的声音沉稳得像一块压舱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同学们,我们今天探讨的,不是压制个性,而是如何在偏差行为发生前,进行有效疏导。”他按下遥控器,身后的屏幕亮起,一段熟悉的校园视频开始播放。

画面里,大一新生赵子轩,正站在人声鼎沸的食堂中央,双手结着奇怪的手印,用火影忍者里“地爆天星”的语调,向一个女孩大声表白。

女孩惊恐地后退,周围是此起彼伏的哄笑声。

视频的右下角,一行红色的标注异常醒目:“高风险社交表演行为”。

林枫猛地抬起头,视线死死锁在视频左上角那个几乎看不清的时间戳上:2021年10月9日。

那是他们入学后的第一个月。

赵子轩表白失败后哭得撕心裂肺,是他陪着在操场上坐了一夜。

原来,那些他以为早已被时间冲淡的青春乌龙,那些他费尽心机去善后的兄弟窘事,都未曾消失。

它们被一帧一帧地截取,一条一条地归档,最终汇入一个名为“青年思想偏差数据库”的冰冷洪流,成了构成这座“可预测校园”的原始素材。

“现在,我们进行一个课堂练习。”王老师的声音拉回林枫的思绪,“请各位设计一个‘逃课识别模型’,目标是提前预判并介入学生的缺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