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老话新说

三天后,音乐系琴房飘着混合的香气——古筝的木质清香、电子节拍器的塑料味,还有小梅攥着歌本时手心渗出的汗味。

她盯着乐谱上跳跃的音符,睫毛在眼下投出颤动的阴影:"爷爷教我时说,每个拖腔都要像山风过林......"

"你听。"林枫把耳机塞进她耳朵。

电流杂音过后,是古筝扫过的清响,接着是电子鼓点如急雨般砸下。

阿木的声音混着侗语童谣飘出来:"背篓装着半块粑,喉咙里卡着半口气——"突然拔高的尾音撞上古筝的滑音,像山涧里的石头溅起水花。

小梅的手指慢慢松开歌本,指腹蹭过耳机线,眼眶慢慢发红。

"爷爷要是听见......"

"他会看见。"林枫指向琴房角落的摄像机,老吴的采访录像正在循环播放,"他说'歌这东西,有人听,有人学,才算活'。

现在,我们让更多人听见,也让更多人想跟着学。"

校园艺术节的舞台被追光灯照得发白,小梅站在中央,手背悄悄蹭过校服裙。

后台传来街舞社社长的喊叫声:"第三段的'寻路'动作再踉跄点!

要演出饿肚子的人挪步的劲儿!"电子屏突然亮起,老吴的影像出现在背景里,他举着歌本笑:"那时候啊,我们走三步,唱一句,唱一句,走三步......"

伴奏声响起的瞬间,小梅的声音突然稳了。

她用侗语唱出第一句,尾音还带着山风的余韵;街舞演员从舞台两侧冲上,手臂交叠成背篓的形状,脚步踉踉跄跄;阿木从侧幕跑出来,麦克风举到嘴边时还在喘气:"AI背得了词,背不了饿过的人怎么活——"

台下突然安静了。

坐在第三排的郑馆长攥着节目单,指节发白;第一排的大一新生小周抹了把脸,手机屏幕亮着,正在录视频;最后排的宿管阿姨吸了吸鼻子,把刚要发的"保持安静"弹幕又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