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的前两条是资源要求,尚在众人理解范围内,但第三条,却让几位军官面面相觑。一个后方生产人员,竟然主动索要前线战场数据?这在他们看来,有些越界了。
霍聿枭眼中却闪过一丝激赏。他需要的,正是这种不仅会埋头生产,更懂得如何让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头脑。
“可以。”霍聿枭毫不犹豫,“秦穆,协调人手和电力。前线数据,我会让参谋部每天整理一份简报送往兵工厂。”
他环视一圈手下将领,语气沉肃:“都听到了?后勤保障,是此战命脉!沈先生的要求,等同于我的军令!”
“是!督军!”众人齐声应道,再看沈未央的眼神,已然不同。督军这是将他放在了“技术顾问”乃至更高的重要性之上。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奉垣城乃至北地霍系势力范围,都像一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兵工厂更是进入了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的全负荷生产状态。沈未央几乎以厂为家,他不仅要盯着生产线的运行,解决随时出现的设备小故障和工艺问题,还要根据前线传回的第一份数据报告,调整生产配比——比如,发现手榴弹的哑火率在某些潮湿环境下偏高,他便立刻指导工人对防潮包装进行了改进;发现机枪对子弹的消耗速度远超预期,便微调了生产线,增加了子弹的生产班次。
他的冷静、高效和对各种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彻底折服了兵工厂上上下下。工人们私下里不再称呼他“少夫人”,而是带着敬意叫他“沈先生”甚至“沈工”。
霍聿枭也忙得脚不沾地,调兵遣将,部署防线。但无论多晚,他都会回到府中,并且总会下意识地问一句:“他回来了吗?”
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否定的。
这天深夜,霍聿枭处理完军务,鬼使神差地没有回自己的砺锋苑,而是绕路走到了听雪轩。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书房还亮着灯。
他推门进去,看到沈未央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手边还摊开着最新的生产报表和前线的弹药消耗记录,眼镜滑到了鼻梁上,眼下是浓重的阴影。灯影下,他侧脸线条柔和,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青影,与白天在兵工厂那个冷静果决的“沈工”判若两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霍聿枭放轻脚步,走到桌边,目光扫过那些写得密密麻麻的纸张和图表。他看不太懂那些专业符号,但他能看懂那份专注与耗尽心血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