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霍聿枭盯着他,“稳定性有问题。同一批原料,同一套工序,出来的东西时好时坏。哑火、迟爆是常事,最近甚至出了两次炸膛,伤了几个老师傅。”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怒火:“赵庆云那个老王八蛋在边境蠢蠢欲动,日本人也在盯着。如果自家的枪炮都靠不住,这仗还没打就先输了一半!”
沈未央了然。这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问题,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工艺粗糙,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火药成分比例不当、混合不均匀、提纯不够,都会导致性能不稳定。
“能看看你们的工艺流程记录吗?”沈未央问道,语气专业得像是在实验室里讨论课题。
霍聿枭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他会问这个。他走到书桌前,翻出一本粗糙的笔记递过去。
沈未央快速翻阅着,上面是用毛笔记录的所谓“配方”和大致步骤,充满了“少许”、“适量”、“看火候”这种模糊的字眼。他看得眉头直皱。
“问题很可能出在这里。”沈未央指着记录,“原料纯度无法保证,配比全靠经验,混合手法没有标准,干燥过程受天气影响太大……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偏差,都会导致最终产品的性能天差地别。”
他抬起头,看向霍聿枭,眼神清澈而专注:“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是整套生产体系的问题。需要建立从原料检测、标准化配比、机械化混合到恒温干燥的一整套质量控制流程。”
霍聿枭深邃的目光落在沈未央脸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希冀。他听不懂什么“质量控制流程”,但他能听懂“体系问题”,能看懂沈未央分析问题时那无比笃定和专业的眼神。
这个他原本视为“摆设”和“样本”的人,似乎真的藏着意想不到的能力。
“你有办法解决?”霍聿枭的声音依旧低沉,但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探究。
“理论上可以。”沈未央没有把话说满,“但需要实地去看看,了解具体的设备和操作环境。光靠这本笔记,不行。”
小主,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改变固有的生产习惯会遇到阻力。需要你给予足够的授权。”
霍聿枭沉默了。让一个刚进门、身份特殊的“人”去插手核心的兵工厂事务?这听起来简直荒谬。但……眼下厂里的老师傅们束手无策,从德国请的工程师要价高昂且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想起沈未央验毒时那套匪夷所思却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想起他谈论“科学”时眼中的光芒。
风险与机遇并存。
片刻后,霍聿枭做出了决定。他走到书桌后,拿起一张空白信笺,提起毛笔,龙飞凤舞地写了几行字,盖上自己的私印。
“秦穆!”他扬声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