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心跳共振:以我之命,续你之生

“这是命令!”霍霆深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老顾醒来若看到你们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他能安心吗?去!别让我说第三遍!”

秦朗等人咬了咬牙,眼眶泛红,最终在霍霆深不容置疑的目光下,一步三回头地走向不远处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

霍霆深独自站在原地,从湿透的作战服口袋里摸出半包烟,抽出一支点燃,却没有吸,只是夹在指间,任由猩红的火点在风雨中明灭,烟雾迅速被风吹散。他与顾锦城是多年战友,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过命交情。他深知顾锦城身上背负着一些绝密等级极高的任务,这“钥匙”恐怕关系重大,甚至可能牵扯到国家层面的安全。而宋墨涵……他想起那个看似柔弱、却在关键时刻眼神坚定如钢的女医生。顾锦城在生命垂危之际,唯一信任并呼喊的人是她,这恐怕……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依赖那么简单。难道,她也与“钥匙”有关?

---

手术车内,气氛依旧如同拉满的弓弦。

主要的出血点被暂时控制,但靠近脊柱的那枚弹片碎片,像一颗毒牙,深深嵌入最危险的区域。处理起来极为棘手,视野受限,周围密布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丛,稍有不慎,轻则终身瘫痪,重则瞬间大出血毙命。

“宋医生,伤者心率过快,血压回升不明显,对升压药反应欠佳!”麻醉医生的声音带着无法掩饰的焦虑,这预示着伤者的循环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宋墨涵盯着显微镜下那片危险的区域,脑中如同超级计算机般飞速运转,计算着各种方案的风险与成功率。常规操作路径风险太大,成功率不足三成。忽然,一个被尘封的记忆闪过脑海——那是几个月前,一个宁静的夜晚,顾锦城难得没有任务,两人依偎在沙发上看一部军事医疗纪录片,里面恰好提到了一个极端情况下、利用精确微电流刺激辅助定位、规避神经丛的战地医疗案例。当时顾锦城还开玩笑说:“这技术要是普及,我们这些一线的人就多了一道护身符。” 她还认真和他讨论过其中的原理和操作难点……难道,他那时就在为某种可能性做准备?

“准备神经监测仪,调整至微电流模式,输出强度设定在安全阈值下限。”宋墨涵的声音冷静地响起,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我要尝试进行微创剥离。”

“宋医生!这……这太冒险了!文献上只有理论记载,临床几乎……”助手忍不住惊呼,脸上写满了不赞同。

“没有时间争论了!”宋墨涵罕见地厉声打断,目光透过显微镜,死死锁定在那致命的碎片上,仿佛要将它看穿,“相信我,也相信他。”她口中的“他”,既是她深爱的、生命力顽强的顾锦城,也是她必须在此刻超越极限的自己。

她深深地、缓慢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将周围所有的声音、杂念、甚至对失败的恐惧都彻底排除体外。世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她、手中精细的器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以及监护仪上顾锦城那颗仍在顽强跳动、但已显疲态的心脏。她的动作变得极其缓慢而精细,仿佛电影里的慢镜头,每一次镊子尖端几微米的移动,都伴随着神经监测仪上数据的细微跳动和麻醉医生紧张的报数声。

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手术车内的空气凝固如铅,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增加剧情张力)

· 外部干扰: 就在剥离进行到最关键时刻,手术车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低沉的交谈声,似乎是霍霆深在拦截什么人。虽然声音很快压低消失,但这短暂的干扰还是让宋墨涵的心跳漏了一拍,她强迫自己忽略,将所有注意力拉回指尖。

突然!“嘀——!”监护仪发出刺耳欲聋的连续警报声,屏幕上代表心率的波形骤然变成了一条混乱、无序、令人心惊胆战的波浪线!

“室颤!是室颤!”麻醉医生的声音变了调。

宋墨涵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几乎骤停!她眼睁睁看着那条象征生命律动的曲线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死神狰狞的嘲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除颤器!200焦耳!准备!”她几乎是嘶吼出来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和绝望。但与此同时,她的右手,那只握着精密镊子的手,却没有丝毫停顿,反而以一种近乎本能的精准,继续进行着最关键的那一下剥离!她不能停!此刻停下,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镊子可能直接划破重要的血管或神经,顾锦城将再无生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