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低温水疗

这一刻,无需更多言语。极致的刚硬与极致的温柔,在寂静的病房里交织融合。他的世界曾天崩地裂,是她一寸一寸为他拾起碎片,捧来微光。而她的世界,也因他的闯入,从按部就班的平静,走向了充满惊涛骇浪却也波澜壮阔的远方。

---

第二天,顾锦城左小腿出现自主痉挛的消息,让整个医疗团队精神振奋。陈涛医生立刻调整了后续的物理治疗方案,增加了更具针对性的肌力诱发训练。林曦也据此优化了神经反馈的靶向目标,训练效率显着提升。

也就在这天下午,沈延舟再次来访,身边还跟着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式军装、精神矍铄的老者。老者虽鬓发斑白,但身姿挺拔,眼神温润中透着洞察世事的睿智,行走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度。

“锦城,看看谁来了。”沈延舟笑着引见。

顾锦城在看到老者的瞬间,眼中立刻浮现出由衷的敬意,挣扎着想从轮椅上站起行礼:“秦老!您怎么来了?”

这位秦老,全名秦卫国,是军内极负盛名的创伤外科与康复医学泰斗,早已退休,但依旧被各大军区总医院奉为座上宾。当年顾锦城刚入伍时,在一次重大演习中负伤,生命垂危,正是秦老主刀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以说,秦老对他有救命之恩。

秦老快步上前,一双布满岁月痕迹却异常稳定的手轻轻按住顾锦城的肩膀,力道恰到好处地阻止了他起身:“躺着,别动!跟我还来这套虚礼?”他仔细端详着顾锦城的脸色,又看了看旁边的助行器和仪器,眼中流露出欣慰,“嗯,气色比我想象的好。小沈跟我大致说了你的情况,不错,底子打得好,心态也稳得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目光随后落到一旁的宋墨涵身上,带着长辈打量晚辈的温和:“这位就是宋医生吧?延舟可是没少在我面前夸你,说你心细、胆大、有韧劲,是块好材料。”

宋墨涵面对这位传说中的医学前辈,难免有些紧张,连忙恭敬地问好:“秦老您好,我是宋墨涵。您过奖了,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秦老摆摆手,呵呵一笑:“分内之事能做到极致,便是大才。锦城这小子,骨头硬,命也硬,但这次伤的终究是根本。有你在旁边看着,我放心不少。”

寒暄过后,秦老的神色严肃起来。他亲自查看了顾锦城所有的病历、影像资料和近期训练数据,又让林曦详细讲解了神经反馈的原理和进展。最后,他沉吟片刻,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锦城的脊柱损伤,核心问题在于中枢神经通路的断裂和抑制。现代医学能做的,是尽可能创造通路再生的微环境,但最终能否接通,接通多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体自身的潜能和意志力。”秦老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林医生的神经反馈技术,是引导他重新‘找到’并尝试‘命令’神经的先进方法。而物理治疗,是维持肌肉机能、防止萎缩,为神经恢复后能立刻发挥作用打下基础。”

他看向顾锦城,目光深邃:“但是,还缺一环——极限环境下的应激激发。”

“应激激发?”顾锦城若有所思。

“没错。”秦老点头,“人体的潜能,往往在平稳环境中是沉睡的,只有在面对极端挑战、濒临极限时,才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这对于神经系统的重塑尤为重要。我建议,在条件允许、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模拟极端环境的康复训练。比如,在可控的低温环境中进行短时间的水疗,或者,在模拟复杂地形的器械上进行平衡和负重训练。”

他顿了顿,看向沈延舟和宋墨涵:“当然,这需要极其严密的医疗监护,对墨涵你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而且,必须循序渐进,绝不可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