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心想事成得邓艾,北望千里邀子龙!

难道是后世蜀汉的汉中都督!

说出那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豪言的魏文长?

“啊,是的,这曲军确实是魏文长。”

王朗有些奇怪刘琦的反应,但还是如实回道。

魏延!果然是他!刘琦心头狂喜。

于是刘琦强压心头激动,对王朗道:“把他叫过来。”

“诺!”

不一会,得刘琦招呼的魏延便快步来到刘琦跟前,抱拳行礼,:

“军候魏延,见过长公子!”

魏延语气不卑不亢,眼神里透着股桀骜,不愧是日后敢口出豪言的魏长文。

于是刘琦,便当场问了魏延几个问题,在确认这魏延就是历史上蜀汉的汉中都督,不是重名后。

刘琦当场就好一番夸赞,言魏延治军有方,乃军中楷模,接着下令:“赏!黄金五十两,绸缎二十匹!望文长勤勉用事,日后必有重用!”

刘琦这话一出,莫说魏延本人愣住了,就连旁边那王朗和周围军士都惊呆了。

五十两黄金!这赏赐厚得吓人!至少王朗从军十余载到手财物还不及这一半。

想到这,王朗心中五味杂陈,嫉妒、羡慕一一闪过。

这魏文长真是走狗屎运了!

魏延脸上闪过惊愕、疑惑,最终化为激动,他猛地单膝跪地,抱拳过顶,声音都有些发颤:“属下……谢公子厚赏!日后但凡公子有差遣,文长必当效死!”

周围的士兵见魏延只是因为练兵有方便受赏,也跟着欢呼起来,看向刘琦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亲近。

诸葛亮在一旁捋着胡须,笑着对徐庶低声道:“主公这一手,既得了猛将,又收了军心,好手段。”

军心,就在这一赏一谢间,悄然收拢了几分。

徐庶点头赞同:“观这魏延统兵确实是有一手,日后若好好培养,必成大器。只是……”

“只是……”

徐庶目视那几员立在队列边缘的军侯,眉头微蹙,对诸葛亮低声续道:“此数人皆蔡瑁安插的心腹,前番探得,或掌粮草调度,或管营中斥候,各据要职。”

“今主公虽重赏魏延、收了部分军心,然此辈在侧,终是隐患,他日行军作战,恐以‘上峰令’掣肘军需,或暗中迟滞军令,更甚者,难保不将我军动向泄与蔡瑁。”

“欲使这五千兵马全然听命,需尽早设法:或寻故将其调往无关紧要之职,或抓其失职错处依军法处置,方能除此内患,令全军如臂使指。”

诸葛亮颔首,指尖轻捻羽扇,:“元直所言极是——此辈不除,军心动荡难安,待寻良机便是。”

很快刘琦检校完毕,便似不经意般行至粮草堆放之处。

只见装有粮食辎重车辆,车队寥寥麻袋稀疏。

早已候在此处的蔡青脸上虽恭敬的行礼,但心中皆是轻蔑之意。

蔡青得了蔡瑁吩咐,又亲眼见过这位长公子在这关键时候还做出携美出游的“荒唐”事,心中全无敬意,随手一指:“长公子,粮草皆在此处了。”

刘琦不动声色,命人打开一袋,确是黄澄澄的粟米。

接着目光扫射起整个辎重车队,眉头微皱,似是随意地问道:“蔡军侯,这些粮车,共有多少?”

蔡青见状,心中暗笑,刘琦这纨绔子弟果然不识军事,面上却恭敬回道:“回公子,共四十车,都是上好的粟米。”

刘琦轻轻嗯了一声,缓步在粮车之间踱步,目光在车队间流转,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正在飞速计算。

蔡青站在一旁,起初心中还带着几分轻蔑。

想起前几日刘琦带着那对双胞胎美姬出游时的荒唐模样,心中冷笑:这等纨绔子弟,能看出什么门道?想来就是在做做样子罢了。

然而随着刘琦踱步的时间越来越长,蔡青渐渐觉得不对劲。

这位长公子的眼神太过专注,手指在粮袋上轻点的节奏,分明是在默算着什么。

蔡青的心慢慢沉了下来,难道这刘琦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那般无能?

就在这时,刘琦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面对蔡青似笑非笑的:“蔡军侯,按我荆州军制,大军出征需备足一月粮草。”

“这里的粮草,可够五千将士一月之用?”

闻言蔡青心头一紧,但强装镇定地笑道:“备足了,备足了,这里粮食自然是够的,四十车粮食,都是上好的粟米,足够大军一月之用。”

刘琦停在一辆粮车前,仔细打量着车辆:“若我所料不错,这应是军中标准的粮车,每车可载三十石。”

“而五千人众,人日食五升,月食一石五斗。五千人月需粟米七千五百石!七千五百石便需要两百五十车。而你方才说,这里只有四十车。”

顿时蔡青的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强辩道:“长公子有所不知,这些是新制的粮车,比往常的更能装,一车可载八十石......”

“八十石?”

刘琦突然打断蔡青,声音陡然转厉,“你可知八十石粟米有多重?”

“一石一百二十斤,八十石便是九千六百斤!”

“一车能拉万斤,新制的粮车难不成是火车不成?”

刘琦每说一句,蔡青的脸色就白一分。

待刘琦算完,蔡青已是面无人色,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被他们视为草包的长公子,竟能如此精准地算出五千所需粮草数目!

“陈武!”刘琦厉声喝道。

“属下在!”陈武应声而出。

“将蔡青与这一干粮草官全部拿下!”

刘琦目光如炬,扫过在场众人,“蔡青、王贵、赵括、周林、孙旺,一个都不许放过!”

陈武得令,立即带着亲兵如狼似虎地扑上前去。

蔡青还想挣扎,却被陈武一把按住。

其他五名军官见状,纷纷想要逃跑,却早被刘琦的亲兵团团围住。

“刘琦!你敢!”

蔡和嘶声喊道,“我是蔡都督子侄!”

“正是因为是蔡都督的子侄,才更要查明真相!”

刘琦义正辞严,“若是有人蓄意陷害蔡都督,污他清名,我刘琦第一个不答应!“

说话间,陈武已将这六人全部制服,押着他们往点校场走去。

“全军集合!”刘琦下令。

号角声响起,刚刚解散的士兵们重新列队。

当他们看到被押解着的蔡青等六人时,顿时议论纷纷。

刘琦大步走上点将台,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铿锵:“将士们!今日,我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接着刘琦在下面士卒好奇的目光中,数落起蔡青的行为。

随着刘琦说完,直接点燃了了台下五千士卒的内心愤怒情绪。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粮草不足,最先饿死、战死的就是他们!

一时间,场下议论纷纷,无数道愤怒的目光射向蔡青等人。

蔡青被这突如其来的质问打得措手不及,慌忙辩解:“此乃上峰之令,我等只是依令行事!”

“上峰之令?”刘琦等的就是这句话。

刘琦故意提高声调,话语中充满“维护”之意,“蔡瑁都督乃军中宿将,执掌荆州军事多年,岂会不知军制,行此自毁长城之事?定是尔等贪鄙小人,从中克扣,还想污蔑都督清名!来人!”

陈武等几名亲卫应声而出。

刘琦根本不给其他人反应时间,厉声道:“克扣军粮,依律当斩!陈武,行刑!”

“刀下留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