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反击策略初制定

雨停了。

窗外的夜色很亮,玻璃上还有水痕。路灯照在湿地上,地上有黄色的光。空气很潮,很安静。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在水面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房间里很静。空调嗡嗡响,键盘也在响。这里是城东一栋旧楼的七楼,本来是家倒闭的广告公司,现在是我们三个人的秘密据点。墙有点掉皮,地板踩上去会吱呀响,但设备齐全。主控台、监控屏、信号分析仪、地图投影都有。这些设备都改过,连上了市政网络的边缘节点,不会被轻易发现。

我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一支黑笔。刚才画了几条线,连到西郊大楼。那是我们的目标。那栋楼很旧,五层高,外墙有管道,以前是物资储备中心,后来空了很久。三个月前有人注册公司进来,说是做“城市应急物流调度”,其实有问题。

赵勇坐在我对面,合上了笔记本。他看起来很累,已经工作了三十六小时。他是特勤支队出来的,因为一次任务失误被调走了,现在当顾问。我知道他在想事,也在担心风险。

李悦没动,还在看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打字。她不到三十岁,是我们队的技术核心。她能从大量数据里找出异常。现在她在运行一个程序,想查清楚过去一周和西郊大楼有关的所有活动。

“我们不能再等了。”我说,声音不大,但心里有点紧张。

这不是冲动。我们已经查了二十七天,看了几百小时录像,做了几十次排查。我们知道了他们的运作方式,但还没找到核心。时间不多了。

赵勇抬头:“你想动手?”

他不是质疑我,只是小心。他知道“动手”意味着什么——我们要从暗中调查变成主动出击,没有回头路。

“不是突袭。”我摇头,“是反制。”

我把这个词说得很重。这不是进攻,也不是暴露身份。这是心理战、信息战,用最小代价让他们露出破绽。

我走到主控台前,打开屏幕,调出昨晚做的关系图。中间是西郊大楼,四条红线连出去:物资运输、信号中继、电力保障、市政审批。每一条都是伪装链条的一部分。

他们用合法身份掩护非法行为。清淤车进出是市政工程,晚上停电是电网维护,施工延期是行政协调。一切都看起来正常,但太完美了,反而不对劲。

我深吸一口气:“他们靠的是没人怀疑。只要没人查,他们就能藏下去。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冲进去抓人,而是让他们自己露馅。”

李悦停下打字,转头看我:“你是说,从内部帮忙的人下手?”

“对。”我点头,“清淤车能进巷子,是因为有人改了施工时间。供电局的人三次延迟抢修,也是为了配合信号传输。这些人不是偶然出现的,他们是其中一环。”

赵勇皱眉:“可他们只是办事员,不是头目,抓了也没用。”

“我不打算抓。”我看他,“我要让他们知道,有人在查他们。”

他愣了一下。

“制造压力。”我说,“一个人觉得自己被盯上了,就会变。他会多看监控,会打电话确认安全,甚至联系上线。只要他动,我们就有了线索。”

李悦点头:“人可以装身份,但藏不住心理变化。焦虑、犹豫、太谨慎……这些都会留下痕迹。”

她说完,手指摸了摸鼠标滚轮。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她能在高压下连续工作十八小时,就为等一个数据包回来。她很冷静,但在关键时刻很有直觉。

“所以第一步。”我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方向:

切断补给线

干扰信号传输

排查策应人员

“我们分三组同时推进。”

赵勇站起来,活动肩膀:“我去盯补给线。既然他们用了清淤7车,说明还有运输。我可以安排人守在巷口,装成环卫工或维修工,只记录,不靠近。”

“不要暴露。”我提醒,“你现在去查城西三家便利店的夜班排班表,看看有没有员工换了班,或者请假没来。这些人如果负责交接,一定会固定时间出现。”

他记下本子,点头出门。

屋里安静下来,只有李悦敲键盘的声音。她盯着屏幕,眉头微皱,像在等某个数据反馈。

“信号这块怎么处理?”她问,“他们的跳频技术太强,我们只能抓到片段。”

“你先做两件事。”我说,“第一,找两个退役的网安工程师,让他们写个短时脉冲捕捉程序,专门抓那一分四十五秒的发送间隔。第二,在系统里放假数据包,假装我们在监听,逼他们频繁换协议,增加出错机会。”

她没说话,开始打字,动作很快。

我知道她也有压力。这次行动比普通案子难得多。对方的通信方式很特别,动态跳频加碎片传输,每次信号只持续87秒,频率随机变,基站位置也漂移。如果不是第七天我们截到一段波形,到现在还被蒙着。

“第三步最难。”我看向两人,“我们要查那些陌生人的身份。视频里的纹身男、穿黑冲锋衣的人、加油站的徐志远——是谁派来的?是猛虎帮的人?还是别的组织?只有搞清这个,才能知道他们的结构。”

小主,

赵勇刚走到门口,又回头:“要不要找灰鼠?他认识不少人。”

“不行。”我马上拒绝,“他已经传过一次情报,再接触太危险。而且我们现在不能靠线人,得自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