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达成共识定时机

“还有件事。”我转向赵勇,“郑铭办公室的打印记录必须盯住。审批文件如果被篡改,一定会重新打印核对。你找个信得过的文印室 technician,装个微型记录仪,或者直接调取打印机自带的日志功能。”

赵勇点头:“我已经联系好了,是后勤科的老张,干了十几年,嘴巴严。他说今天上午郑铭让人送修过打印机,可能是想清日志?”

我心里一沉:“那就更得抓紧。让他把最近三天的所有输出记录都拷一份出来,尤其是涉及‘云桥通联’项目审批的。任何一份带水印编号的文档,都要标注时间和操作账号。”

屋里安静了一瞬。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灯光稳定,可那种无形的压力却骤然加重。所有人都意识到,我们现在不只是在查外面的人,也开始动内部了。

老陈忽然开口:“你们真打算动郑铭?”

我看向他。他站在窗边,逆着光,半张脸藏在阴影里,语气低沉却不容回避。

“如果证据指向他,不动也得动。”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老陈盯着我,“他是副局长,分管信息化建设,手里握着全市警务系统的审批权。不是普通警员,往上递材料的人都会被反咬一口。纪委不会轻易立案,政工部门更不会替你扛事。一个搞不好,整个专案组都会被解散,你还可能背上‘诬告上级’的处分。”

“所以我才要七十二小时。”我说,“不是为了拖,是为了让每一步都踩实。我们要的不是抓一个人,是把这个网彻底掀翻。从资金流、物流到信息流,所有环节闭合成环,形成无可辩驳的证据闭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旦上报,就不会被压下去。”

老陈沉默了几秒,手指轻轻敲了敲窗台,节奏缓慢而有力。最终,他缓缓点头:“行。我帮你查运输线,但也得提醒你——一旦动手,就没有回头路。你现在的每一步,都在挑战体制内的潜规则。”

“我没想过回头。”我说,“从看到第一笔异常转账那天起,我就知道这条路只能往前走。”

话音落下,李悦突然轻声说了句:“刚才那个被拦截的转账账户……又有动静了。”

所有人立刻看向她。

她快速敲了两下键盘,抬头:“十分钟前,同一账户尝试登录,操作者用了动态验证码,但设备指纹匹配上了周临舟的笔记本。虽然只停留了十七秒,但系统记录到一次加密通信握手请求,目标地址仍未解析。”

“他在联络。”赵勇低声说。

“不是联络。”我站起身,走到她身后看屏幕,“是在确认。确认我们有没有反应。上次转账失败,他想知道是不是我们拦的。这是一种试探性接触,目的是测试我们的防御强度。”

小王急道:“那我们还等什么?他已经动手了!我们可以顺着这次连接反向追踪,至少能定位到中继节点!”

“所以他才会暴露设备信息。”我说,“这是陷阱,也是机会。他以为我们在被动防守,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用他的动作当信号源。他的每一次试探,都是对我们布局的反馈。”

李悦问:“要不要放一次假动作?比如让拦截系统暂时失效,看他下一步往哪转钱?也许能引出更多关联账户。”

“不行。”老陈摇头,“万一真让他转出去,责任谁担?八十万不是小数目,上级追问起来,解释不清。而且这笔钱一旦出境,追回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那就换个方式。”我说,“我们不放钱走,但可以让系统显示‘验证延迟’,制造一种拦截机制出现故障的假象。他看到反馈异常,可能会加大频率再来一次,那时候我们就能捕捉完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