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跟后来真正的坦克没法比,动静大,速度慢,防护也差劲,但在当时,对于缺乏重火力的突击步兵来说,已经是难得的依靠了。士兵们就跟着这铁疙瘩的影子,一步一步往前挪。
德军的反应快得惊人。炮火准备虽然猛烈,但并未完全摧毁他们的防御体系。
残存的机枪火力点立刻喷吐出致命的火舌,瓢泼的弹雨扫过冲击路线,不断有人中弹倒下,泥浆瞬间被染红。
那种看着刚才还生龙活虎的兄弟,转眼就变成泥水里一动不动的物事的感觉,像一根根冰冷的针,扎在每个冲锋者的心上。
“手榴弹!炸药包!给老子敲掉那挺机枪!”一个连长声嘶力竭地吼着,他的胳膊挂了彩,用绷带吊在脖子上。
只见几个身影匍匐前进,像泥鳅一样在弹坑间穿梭。那是突击队的尖兵,专啃硬骨头。
他们利用德军火力的死角,接近到足够近的距离,抡圆了胳膊把集束手榴弹或者点燃的炸药包扔进射孔。
“轰隆”一声巨响,机枪哑巴了,但负责爆破的士兵,往往也被爆炸的冲击波掀飞,或者被后续的步枪火力击中。
白刃战更是惨烈。一旦冲进堑壕,狭路相逢,刺刀见红。德军士兵普遍人高马大,拼刺刀占尽优势。
可华夏士兵们毫无惧色,三人一组,五人一队,配合默契。你正面吸引,我侧面突刺,灵活地闪避,凶狠地还击。
王栓柱使得一手好大刀,那是他爹传下来的本事,在狭窄的堑壕里舞得呼呼生风,连着放倒了两个扑上来的德国兵,自己也被刺刀在小腿上划开一道深口子,他愣是哼都没哼一声,抓把泥按在伤口上,瘸着腿继续往前冲。他心里头就一个念头:不能给唐首脑丢人,不能给华夏丢人!
这仗打得,真是血流成河,每前进一米,都是用命填出来的。
李宗仁跟着第二波部队也上来了,他手枪里的子弹早就打光,现在手里攥着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枪,衣服被铁丝网挂得破破烂烂,脸上全是泥浆和血污。
他不停地嘶吼着,指挥着,哪儿吃紧就往哪儿顶。他看到那个叫王栓柱的排副,瘸着腿还在拼杀,心里头一酸,又是一热。
苦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德军的第一道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