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昆明,总督府书房里,唐启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他手指紧紧捏着那份刚从欧洲传来的电报。
"总督,您要的冰镇酸梅汤。"秘书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浓重的西南音里带着几分讨好。
唐启头也不抬,只是将电报往桌上一拍:“老王,你看看这个。”
秘书放下青花瓷碗,眯起眼睛凑近那张薄薄的纸片。他识字不多,但足够认出来自维也纳的惊人消息,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这...这是要出大事啊!"秘书倒吸一口凉气,黝黑的脸上皱纹更深了。
唐启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巨幅世界地图前。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电报意味着什么。
之前还担心自己的穿越会改变一些历史轨迹,但现在历史好像朝着它相似的地方奔涌而去
"不是要出大事,"唐启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是已经出大事了。欧洲那些列强,这次非得打个你死我活不可。”
他转身抓起桌上的铜铃猛摇几下。清脆的铃声在闷热的空气中格外刺耳。“立刻通知军政委员会全体成员,一小时后在议事厅开会。还有,把兵工厂和制药厂的负责人也都叫来。”
秘书刚要转身,又被唐启叫住:“等等,让厨房准备些凉茶和点心,今晚怕是要熬通宵。”
窗外,昆明的天空乌云密布,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唐启站在窗前,望着总督府外那些低矮的民房和远处新建的工厂烟囱。他刚穿越到这个时代时,西南还是一片贫瘠。如今,在他的经营下,昆明已经有了三座现代化兵工厂、两座制药厂和一座钢铁厂。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唐启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棂。作为现代军工专家,他比谁都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议事厅里,二十多名军政要员已经到齐。风扇呼呼地转着,却驱散不了室内的闷热。唐启大步走进来,所有人立刻起立敬礼。
"都坐下吧。"唐启摆摆手,径直走到长桌尽头的主位。他环视一周,这些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有留学归来的技术专家,有从底层爬上来的军官,还有几位是当地少数民族首领。
"诸位,欧洲即将爆发全面战争。"唐启开门见山,“根据可靠情报,德国、奥匈帝国将对英国、法国和俄国开战。这场战争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将远超我们想象。”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龙骧推了推金丝眼镜:“总督大人,您是说...我们要参战?”
"恰恰相反。"唐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们要严守中立。”
他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黑板前,拿起粉笔写下几个大字:中立并积极贸易。
"诸位请看,"唐启的粉笔在黑板上划出两条线,"同盟国需要武器和原材料,协约国需要药品,战争后期不排除武器的需要。而我们..."粉笔重重地敲在黑板中央,“两者都能提供!”
商务部长周天摸着山羊胡子,小眼睛里闪着精光:“总督的意思是...两头赚钱?”
"正是!"唐启放下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粉末,“我已经下令兵工厂全力生产德式步枪和弹药。至于制药厂,青霉素的产量要翻三倍。”
工业部林墨皱起眉头:“可是总督,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复杂,培养菌种...”
"设备问题我会让兵工厂积极配合你们。"唐启打断他,"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林默一眼,“这是青霉素大批量制造的’改良方案’。”
林墨快速拿起方案。仔细阅读每一行,那份方案上根据青霉特性改进的技术之先进,远超当时现在的工艺水平。他一直以为是总督从什么秘密渠道搞来的,现在看来...
"另外,"唐启继续道,“我们要立即扩建昆明到重庆的铁路,同时疏通长江航道。所有出口货物必须贴上’西南制造’的标签。”
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当唐启终于宣布散会时,窗外已是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老王,你留一下。"唐启叫住准备离开的秘书。
等其他人都走光了,唐启才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明天一早,你亲自带人去趟上海。”
"上海?"秘书一脸茫然。
"对,去找那些洋行的买办。"唐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告诉他们,西南政府有大批青霉素现货,价格...比市场价高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