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六月的防城港,太阳毒辣得能把人烤出油来。
唐启站在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汗水顺着他的鬓角往下淌,军装后背已经湿透了一大片。但他顾不上这些,眼睛死死盯着海平面上那个逐渐变大的黑点。
"报告总督!秦皇号完成全部海测项目,正以18节航速返港!"通讯兵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唐启接过望远镜,金属镜筒被晒得烫手。镜头里,那艘钢铁巨兽劈波斩浪的雄姿让他喉头发紧,五万五千吨的排水量,八门380毫米主炮,27节的最高航速,这艘战列巡洋舰的性能已经超越了英国海军上将级。
"好!好!"唐启连说了两个好字,声音却哽住了。四年前他刚穿越到这个时代时,龙国只剩下了北洋水师那几艘残破旧舰。
现在,他终于有了能碾压列强的巨舰。
蔡锷凑过来:“总督,按规矩,这第一艘大舰该用’01’做舷号?下面人都说这是开门红的好兆头。”
唐启放下望远镜,海风带着咸腥味扑面而来。他想起穿越前在倭国军事博物馆看到的那些北洋水师的遗物——锈蚀的船钟、发黄的照片、残缺的舰炮。
"不,"唐启摇头,声音沙哑,“用16号。”
"16?"蔡锷愣住了,“这数字有啥子讲究?”
观礼台上其他官员也面面相觑。唐启转身面对众人,阳光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
"二十年前,甲午年。"唐启每个字都咬得很重,“北洋水师七镇八远十五艘主力舰,最后活着回来的只有康济号练习舰。用16号,是要接着他们往下数。”
现场突然安静下来,只听见海浪拍打堤岸的哗哗声。几个老水兵已经红了眼眶,他们中有人参加过甲午海战,侥幸游回了刘公岛。
萨冰走到观礼台边缘,扶着烫手的铁栏杆:"当年我在大东沟亲眼看着定远号自爆,那团火球...把半边天都照亮了。"此刻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那片燃烧的海域,“今天这艘秦皇号,要替那些沉在黄海的冤魂看着,龙国的海,绝不能再让洋人的炮舰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