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袋工钱化顽石,三封请柬邀高朋!

但他很清楚,这三百石粮食送出去,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场。

赵大富那些人,绝不会坐以待毙。

去府城,既是面见知府,也是一头扎进龙潭虎穴。

他不能只靠王丞哲,更不能只靠手里这点粮食和人手。

他需要盟友。

需要能帮他发声,能帮他把王家村的道理讲给更多人听的盟友。

“三丰。”

林凡唤了一声,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张三丰立刻上前。

“林大人,有何吩咐?”

“去准备些上好的笔墨纸砚来。”林凡看着远方官道的尽头,那里通向县城,也通向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得请些客人来热闹热闹。”

“请客?”张三丰一愣,“请谁?那些乡绅老爷?”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里的刀柄。

“不。”林凡摇了摇头,“我们请读书人。”

“读书人?”张三丰更不解了,“林大人,咱们现在麻烦缠身,请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酸秀才来,能顶什么用?他们不来添乱就不错了。”

“笔,有时候比刀好用。”林凡的语气很平静,“赵大富他们想让全县的人都以为我是个骗子,是个流寇头子。那我们就得让别人亲眼来看看,我们王家村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们要让那些读书人知道,书,不只是用来考功名的。书里的学问,能变成地里的粮食,能变成百姓的饭碗。”

张三丰似懂非懂,但他没有再问。

他只知道,林大人的决定,照做就是了。

很快,一张干净的桌案被搬到了打谷场上,旁边点起了明亮的火把。

林凡亲自研墨,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

他没有立刻下笔,而是闭上眼,文宫之内,那株代表着“经世致用”的碧玉小苗,叶片上的山川田垄纹路,似乎在随着他的呼吸,缓缓流淌。

一股清明之意,涌上心头。

他要写的不是一封普通的请柬,而是一份宣言。

是他对这个时代所有读书人的一次公开问询。

片刻之后,林凡睁开眼,提笔蘸墨,笔走龙蛇。

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引经据典的卖弄。

信上的文字质朴而恳切:

“稼穑之道,民生之本。青阳一隅,新法初成,薄田亩产四石。此非天授,乃人力之功,亦是格物之学。然独木不成林,孤掌亦难鸣。凡愿与天下同道,共探经世之学,解百姓倒悬之苦者,林凡备新谷薄酒,扫榻以待。诚邀青阳方圆诸君子,共聚王家村,品新稻,论新学。”

落款,只有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