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村的清晨,是被号子声和锄头破土的声音唤醒的。
新开垦的两百亩荒地,像一块巨大的画布,每天都被添上新的笔触。田垄的线条越来越清晰,灌溉的水渠在晨光下蜿蜒,折射出粼粼的波光。
林凡站在高处,看着这片由人力和汗水浇灌出的奇迹,心中却在盘算着另一件事。
人越来越多,地也越来越广。
他一个人,分身乏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若不能让大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他一走,这里的一切恐怕又会退回原样。他要的不是一个靠他支撑的盆景,而是一片能自我生长,不断蔓延的森林。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再也按捺不住。
当日下午,趁着众人歇工的间隙,林凡将几个人叫到了田边的一处空地上。
王铁柱,张铁匠,还有开拓队的队长张三丰。
除了他们三个,还有几个在开荒和农活中,显露出机灵劲儿的年轻人。
“都坐。”林凡指了指地上的草垛。
几个人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依言坐下,腰杆挺得笔直,气氛一时有些严肃。
“林案首,您……您这是要?”王铁柱心里七上八下的,率先开口。
林凡没有直接回答,他弯腰从三个不同的地方,抓了三把土,分别放在三块破瓦片上。
一把是河边的沙土,颜色发黄,颗粒粗大。
一把是山脚的黏土,色泽深褐,湿润时黏成一团。
最后一把,则是示范田庄里,用粪肥和草木灰养了许久的沃土,色泽黑亮,松软细腻。
“铁柱大哥,你来看。”林凡指着那三把土,“你觉得,哪把土种庄稼最好?”
“那还用说!”王铁柱不假思索,“肯定是这黑土!油汪汪的,一看就有劲儿!”
林凡笑了笑,又看向张三丰:“三丰队长,你觉得呢?”
张三丰常年在外奔波,见识更广。他上前捻了捻三把土,想了想才回话:“大人,这黑土自然是最好的。但这黏土保水,要是遇上旱天,兴许比沙土更能保命。沙土虽然不存水不存肥,但地气热得快,种些瓜果,熟得倒是要早一些。”
“说得好!”林凡赞许地点头。
他拿起一个水瓢,分别往三块瓦片上浇了同样多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