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整个茶楼瞬间炸开了锅!
“说得好!”
“这诗,听着就提气!”
“什么狗屁供奉,在咱们林秀才面前,屁都不是!”
一时间,喝彩声、拍桌声、议论声,几乎要将茶楼的屋顶掀翻。
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连同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短短半天之内,传遍了青阳县的大街小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闺阁妇人,几乎人人都能吟诵上两句。
林凡这个名字,也彻底取代了李家,成为了青阳县最响亮的招牌。
他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秀才的范畴。
青阳县的文坛,更是掀起了一场地震。
几位平日里闭门读书的老儒生,破天荒地齐聚在陈望家中。
他们讨论的,不是经义,也不是策论,而是林凡的那两首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句一出,老夫枯坐十年,竟觉得茅塞顿开!”刘砚舟激动地站了起来,满脸红光。
“天人感应,老夫只在古籍中见过记载,未曾想,有生之年,竟能亲眼目睹!”
“陈兄,你教出了一个好学生啊!此子,是我青阳文运之所系,更是我青州文坛未来的希望!”
陈望老夫子听着同窗们的赞誉,手捻胡须,笑得合不拢嘴,心中的骄傲与自豪,几乎要溢出来。
而这股风潮,并未停止在青阳县城。
一些往来的客商,将县衙公审的奇闻和那两首惊艳的诗篇,带到了周边的乡镇。
一时间,临县的文人学子,也开始听闻青阳县出了一个名叫林凡的奇才。
这日黄昏。
夕阳的余晖,给青阳县的城门楼,镀上了一层金边。
城墙之上,王丞哲正带着衙役和民壮,紧张地布置着防务,所有人的心头,都压着黑风寨那块沉甸甸的石头。
城门处,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书生,牵着一匹瘦马,在验过路引后,走进了城门。
他拦住一个正要回家的民壮,客气地拱了拱手。
“这位兄台,请了。”
“在下从邻县而来,想向您打听一个人。”
“您可知,那位写出‘春风吹又生’的林凡林秀才,家住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