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将军卫青

金戈玄秦 楠枫秦生 4567 字 9天前

第一章 骑奴奇遇与龙气初显

汉文帝后元三年的平阳侯府,暮色中的马厩散发着干草与汗水的气息。十二岁的卫青蜷缩在马槽旁,身上的粗布麻衣沾满污渍。作为平阳公主的骑奴,他每日的工作是喂养战马、清理马厩,稍有不慎便会遭到管事的鞭打。但此刻,他正偷偷抚摸着一匹黑马的鬃毛,这匹马通人性,每当卫青靠近,都会用头蹭他的手心——这是他在屈辱生活中唯一的慰藉。

卫青的出身极为卑微,是母亲卫媪与县吏郑季的私生子,自幼在生父家中遭受歧视,被当作奴仆使唤。后来母亲将他接回平阳侯府,虽免受打骂,却仍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府中的修士们修习仙门术法,对这个出身低贱的少年不屑一顾,甚至故意在他面前炫耀灵力,将马厩的草料凭空点燃取乐。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一个雷雨夜。平阳侯府遭雷击引发火灾,火势蔓延至马厩。其他奴仆纷纷逃窜,卫青却冲进火场解救那匹黑马。就在屋顶坍塌的瞬间,黑马突然直立而起,周身浮现淡淡的龙形灵光,将卫青护在身下。雷击击中马厩时,灵光爆发,竟将火焰震退。卫青在昏迷前,隐约看到黑马额上的鬃毛化作龙角,眼中闪过金色的光芒。

醒来后,卫青发现自己躺在平阳公主的客房,黑马守在床边,身上的龙形灵光已隐去。公主侍女告诉他,是黑马驮着昏迷的他冲出火场,马背上的灵光被府中修士目睹,都说是“龙驹护主”的吉兆。平阳公主听闻此事,对卫青刮目相看,不再让他做粗活,而是命他随马夫学习驯马之术——这是卫青人生的第一个转机。

在驯马过程中,卫青发现自己能与马匹产生特殊共鸣。他无需绳索,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让烈马温顺听话。有次平阳公主的坐骑受惊,卫青上前轻拍马背,低声说了句“莫怕”,惊马竟立刻平静下来。府中修士啧啧称奇,认为他身上有“牧灵之气”,建议公主让他学习基础术法。

卫青的术法天赋很快显现。他对与地脉相关的术法格外敏感,能通过马蹄的踏击声判断地下灵脉走向。在一次跟随平阳公主外出狩猎时,他准确预言了一处山谷有灵泉,果然在谷中找到汩汩清泉,泉水蕴含微弱灵力,能滋养马匹。平阳公主大喜,赏赐他一本基础的《牧灵诀》,这是他接触术法的开始。

十八岁那年,卫青随平阳公主入宫,恰逢汉武帝祭祀归来。汉武帝的御马突然受惊,挣脱缰绳冲向人群。侍卫们的术法都无法制服,卫青却上前按住马首,以《牧灵诀》中的“安魂咒”安抚,御马很快平静下来。汉武帝见状好奇,询问其姓名来历,得知是平阳侯府的骑奴,又听闻“龙驹护主”的往事,便将卫青留在宫中,担任建章宫监,负责皇家马厩。

宫中的生活让卫青眼界大开。他利用职务之便,借阅皇家藏书阁中的术法典籍,尤其对法家的“军阵术”和兵家的“地形诀”感兴趣。他发现自己不仅能与马匹沟通,还能感知军队行进时与地脉产生的共鸣,这为他日后指挥大军埋下伏笔。在一次皇家狩猎中,他凭借对灵脉地形的判断,引导汉武帝避开了沼泽陷阱,得到皇帝的赏识。

汉武帝建元三年,匈奴南下侵扰,边关告急。汉武帝决心反击,却苦于缺乏懂骑兵战术的将领。卫青得知后,向汉武帝上书,提出“以骑制骑,灵脉为导”的战术,建议利用匈奴不熟悉汉朝灵脉地形的弱点,进行突袭。汉武帝虽欣赏其见解,但因他缺乏战功,只任命他为车骑将军,随卫青的姐姐卫子夫的弟弟、大将军李广利出征,实则让他积累经验。

出征前,汉武帝赐予卫青一枚“龙城飞将符”,此符以阴山灵脉玉制成,能在关键时刻指引方向、破除邪术。卫青将符牌贴身收藏,同时带上那匹曾救过他的黑马——此时已被封为“龙骧将军”,成为他的坐骑。他站在长安城外,望着北方的天际,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属于他的战场传奇,即将拉开序幕。

第二章 龙城首捷与灵脉破阵

汉武帝元光六年的龙城草原,寒风卷着沙砾,打在匈奴萨满的骨杖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匈奴单于的王庭周围,萨满们正在举行“祭灵仪式”,骨杖插满灵脉节点,鲜血染红的符文在雪地上闪烁,试图以草原灵脉的力量强化防御。他们不知道,一支汉军正在卫青的带领下,穿过戈壁,悄然逼近。

卫青率领的一万骑兵,是汉武帝派出的四路大军中最不起眼的一支。其他三路由老将率领,唯有卫青是首次出征。军中有将领不服,认为一个骑奴出身的将军无法指挥大军,甚至暗中散布“卫青靠外戚关系上位”的流言。卫青对此毫不在意,只是每日研究龙城的灵脉地图,以《地形诀》推演最佳进攻路线。

“龙城是匈奴祭天之地,灵脉最强,防御也最松懈。”卫青在军帐中对副将说,手指点在地图上的龙形灵脉,“萨满们过于依赖灵脉祭祀,忽略了物理防御。我们从灵脉最弱的西北角切入,以‘风驰阵’突破,必能出奇制胜。”他的黑马“龙骧”在帐外嘶鸣,仿佛在呼应主帅的决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进攻在黎明发起。卫青亲率三千精锐为先锋,龙骧马踏灵脉节点,发出的马蹄声与地脉产生共鸣,汉军骑兵的速度陡然加快。匈奴的哨兵尚未反应,汉军已突破外围防线,卫青祭出“龙城飞将符”,符光化作一道金龙,冲散了萨满的骨杖阵。正在举行仪式的匈奴贵族惊慌失措,萨满们仓促间发动的“血灵术”因准备不足而威力大减。

“法剑营,斩萨满!”卫青一声令下,汉军修士营的“法剑手”冲出,他们的长剑刻有法家符文,专破邪术。匈奴萨满的骨杖在法剑面前纷纷碎裂,灵脉祭祀被打断,龙城的防御阵瞬间紊乱。卫青的黑马龙骧冲入敌阵,马蹄踏过之处,匈奴士兵的灵力护盾自动瓦解——这是龙驹血脉对邪术的天然克制。

激战中,匈奴单于的叔父白羊王率军反扑,他的“兽魂术”能化身巨狼,灵力强悍。卫青不慌不忙,以“龙城飞将符”调动周围灵脉,在身前形成一道土墙。白羊王的巨狼撞在墙上,灵力反弹,现出人形。卫青趁机催动法剑,金色的剑气刺穿白羊王的护体灵光,将其斩杀。

此战汉军大获全胜,斩杀匈奴贵族十余人,俘虏萨满祭师七人,缴获灵脉法器无数。当卫青率军带着战利品返回时,另外三路汉军却战况不利,李广部甚至全军覆没。消息传回长安,汉武帝又惊又喜,当即封卫青为“关内侯”,赏赐灵脉田百亩——这是汉朝对匈奴的首次重大胜利,史称“龙城大捷”。

龙城之战的胜利,不仅在于军事上的成功,更在于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卫青在战报中详细分析了匈奴的灵脉战术,指出其“依赖血祭、灵脉单一”的弱点,建议汉武帝加强汉军的灵脉勘探和反制术法研究。汉武帝采纳建议,在军中设立“灵脉斥候营”,由卫青负责训练,专门探测敌军灵脉分布。

元朔元年,卫青再次率军出征,目标是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河套地区)。这片水草丰美的平原下隐藏着强大的黄河灵脉支流,匈奴在此建立了多个灵脉祭坛,由楼烦王和白羊王共同镇守。卫青吸取龙城之战的经验,兵分两路:一路由李息率领牵制白羊王,自己则亲率主力直扑楼烦王的灵脉中枢。

河南地的灵脉呈“九曲连环”之势,匈奴在每个转弯处都设有祭坛,形成相互呼应的防御阵。卫青命士兵携带“破阵钉”——这是他根据法家符文改良的灵脉法器,能暂时阻断灵脉传导。夜间,汉军潜行至祭坛附近,将破阵钉悄悄埋入灵脉节点,次日黎明发起总攻时,匈奴的防御阵果然出现断层。

楼烦王没想到汉军能破解灵脉防御,仓促间组织反扑。他的“风沙术”卷起漫天黄沙,试图阻挡汉军视线。卫青却早有准备,让士兵佩戴“望气镜”——这是皇家工坊特制的法器,能穿透幻境看到真实灵脉。汉军在镜中锁定匈奴主力,以“火箭阵”点燃黄沙中的灵脉油气,风沙瞬间变成火海,匈奴军队大乱。

此战卫青收复河南地,斩杀匈奴数千人,缴获灵脉牛羊十万头。汉武帝接到捷报后,亲自前往边关迎接,将河南地设为朔方郡,命卫青主持修建朔方城。卫青在筑城时融入法家术法,城墙以玄铁混合灵脉沙土铸造,每百丈设一“镇灵塔”,塔中存放龙城大捷缴获的匈奴灵脉法器,形成对草原灵脉的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