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韩信背水破赵军

金戈玄秦 楠枫秦生 3009 字 18天前

奇门伏兵:营寨易主与前后夹击的绝境

汉军的“号炮符”在高空炸开,化作一朵金色的烟花。隐藏在西侧山林的一万汉军伏兵立刻行动,李信催动奇门遁阵的“开门”,阵眼古柏光芒大盛,原本困住赵军迂回部队的幻象瞬间消失,伏兵如潮水般冲出山林,直扑空无防备的赵军大营。

赵军大营的守卫本就不多,主力全被调去前线,面对突然出现的汉军伏兵,顿时乱作一团。伏兵中的炼气士释放“火球术”点燃营寨,赵军的粮草、军械在火焰中噼啪作响,营寨上空升起滚滚浓烟。李信率军直奔中军大营,他手中的“破阵符”掷出,轻易撕裂了营寨的防御符阵,汉军士兵迅速占领指挥台,将赵军的旌旗砍倒,换上汉军的“汉”字旗。

前线的赵军士兵看到大营起火、旌旗易主,顿时军心大乱。“大营被占了!我们无家可归了!”恐慌如瘟疫般蔓延,士兵们的攻击节奏明显放缓,金戈阵的灵纹因士气低落而光芒黯淡。陈余在阵中大惊失色,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韩信的诱敌之计:“不好!是埋伏!撤军!快回救大营!”

但此时撤军为时已晚。韩信见赵军阵脚松动,立刻下令背水阵的汉军发起反击:“兄弟们,赵军大营已被我们拿下!杀出去,活捉陈余!”汉军将士士气大振,原本被逼入绝境的士兵如猛虎下山,与赵军展开殊死搏斗。洨水中的“凝水灵阵”此刻反向发力,水流变得湍急,试图渡河逃跑的赵军士兵被冲走无数。

更致命的是前后夹击。从山林冲出的伏兵占领大营后,立刻分兵两路,沿河岸包抄赵军后路;背水阵的汉军则正面猛攻,赵军陷入“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绝境。阵中的灵犀兽失去士兵灵力支撑,变得狂躁不安,不仅不攻击汉军,反而冲撞赵军阵型,加速了混乱。

“主帅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李左车拉着陈余的战马,劝他突围。陈余看着溃不成军的部队,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悔恨:“我悔不听大夫之言,才有今日之败!”他拔出长剑,想要组织抵抗,却被身边溃逃的士兵撞倒在地。

韩信亲率锐士冲入赵军阵中,兵仙剑挥舞间,淡金色的“兵仙剑气”如割草般斩杀赵军士兵。他一眼看到被乱兵围困的陈余,催马上前,剑气直指陈余心口:“陈余匹夫,你的末日到了!”陈余挣扎着举起长剑抵挡,却被兵仙剑气轻易斩断兵器,剑气余势不减,刺穿了他的胸膛。这位刚愎自用的赵军主帅,在绝望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洨水染红:二十万大军的溃散与战后的余波

陈余被杀的消息传遍战场,赵军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士兵们丢弃兵器,四散奔逃,有的试图涉水过河,被汉军的灵弩射杀在水中;有的慌不择路冲进西侧山林,却再次陷入奇门遁阵的幻象,最终被伏兵俘虏;还有的跪地求饶,放下武器投降。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日,洨水被赵军的鲜血染成暗红色,漂浮的尸体堵塞了河道,连水流都变得迟缓——这便是“洨水为之不流”的由来。二十万赵军最终逃出生天的不足三万,其余不是战死、淹死,便是投降。汉军虽然也付出了伤亡六千的代价,但缴获的粮草、军械堆积如山,足以支撑后续的北伐。

韩信在赵军大营的中军帐前召开庆功宴。他命人将陈余的首级悬挂在营门,对投降的赵军将领说:“陈余刚愎自用,轻视敌手,才有今日之败。你们若肯归降,我保你们性命,仍可带兵打仗;若执迷不悟,陈余便是榜样!”大部分赵军将领选择投降,其中不乏熟悉燕赵地形的谋士和擅长灵脉战的修士。

李左车也在投降之列,韩信亲自为他松绑,恭敬地请教:“大夫此前建议陈余断我粮道,实乃妙计。若陈余肯听,我军必败。不知大夫对我接下来北伐燕齐有何建议?”李左车见韩信礼贤下士,深受感动,说道:“将军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已显用兵之神。燕齐听闻将军破赵,必心惊胆战,可先派人劝降燕国,再挥师东进伐齐。”

韩信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同时命人清点战利品。在赵军的军械库中,他们发现了大量《山海经》异兽图鉴和灵脉布防图,其中关于“潍水灵脉”的记载引起了韩信的注意——图中标注潍水有“阴阳二脉交汇”,可借水势设伏。“水战……”韩信抚摸着图鉴,若有所思,“将来伐齐,或许用得上水战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战后的井陉口,灵力因大战而剧烈波动。汉军炼气士们忙着安抚当地灵脉,修复被战火破坏的灵脉节点。李信向韩信汇报:“将军,赵军的金戈阵虽破,但阵眼的‘镇山灵珠’完好,此珠能稳定太行山灵脉,可留作我军北伐的灵力补给站。”韩信点头同意,命人将镇山灵珠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