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的海风带着咸涩的灵气,吹拂着濒海的高台。三十艘“东巡舟”组成的船队正缓缓驶入琅琊港,舟身的“法渡东海”灵帆在阳光下泛着青光,船头雕刻的玄龟镇邪纹与海中的真实玄龟产生共鸣,引动潮水形成金色涟漪——这是徐福东渡九年后,首次返回大秦的景象。船队最前方的旗舰上,徐福身着绣有瀛洲灵草纹的法袍,手持一个碧玉匣,匣中散发的温润灵气与琅琊台刻石的法家符文遥相呼应,九年来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痕迹,却掩不住眼底的复杂光芒。岸边,玄甲军修士按“法网阵”布防,灵脉监的“测脉仪”正密切监测船队带来的异域灵气,一场关乎仙药与法统的博弈,即将在这片曾刻石记功的土地上展开。
归来异象:瀛洲灵韵与船队秘辛
徐福船队的归来带着浓厚的瀛洲印记。船队的舟身覆盖着“避水苔”(瀛洲特产灵植,能防海水侵蚀),甲板上晾晒着“玄龟甲符”(用玄龟背甲刻制的防御符),船员多是随他东渡的修士与童男童女,如今已长成,眉宇间带着海风与灵气滋养的独特气质。最引人注目的是船队携带的“瀛洲贡品”:三只活的玄龟(《山海经·海内东经》载“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见则天下大旱”,此处玄龟为祥瑞品种,能引灵脉)、数十箱“灵稻种”(瀛洲一年三熟的耐盐碱灵稻)、以及最重要的——装在碧玉匣中的“不死草”。
船队入港时,琅琊台的刻石突然亮起金光。刻石上的秦篆碑文与船队的灵气产生共鸣,“东抚东土,以省卒士”的字样泛着微光,嵌入其中的法家符文自动激活,形成一道无形的灵气屏障,过滤船队带来的异域邪气。灵脉监修士检测后禀报:“徐福船队携带的灵气纯净,无明显邪祟,但与内陆灵脉存在细微差异,需密切监测。”驻守琅琊台的法家剑派长老赵佗(曾参与灵渠修建)按嬴政旨意登船查验,目光扫过船员与贡品,最终落在徐福手中的碧玉匣上:“徐先生九载东渡,辛苦矣。陛下已在琅琊台设殿等候,烦请随我登岸。”
徐福的船队实则暗藏玄机。表面上是满载仙药与灵种的功臣船队,实则船舱底部藏着“瀛洲法统拓片”——记录着他在瀛洲建立法家据点的符文图谱;船员中的心腹修士贴身携带“传讯符”,可随时联系瀛洲留守的力量;就连看似普通的灵稻种,也混入了“聚灵草”的种子(瀛洲灵草,能加速灵脉生长)。这些秘密被他用“隐匿符”掩盖,赵佗的初步查验并未发现异常,但徐福知道,真正的考验在见到嬴政之后。
登岸途中,徐福向赵佗讲述东渡经历,话语半真半假:“瀛洲远在东海三万里,灵脉与内陆迥异,其上多灵草异兽,臣按《山海经》记载寻访,历经风浪,终在‘不死泉’畔寻得不死草。此草需以纯净灵气滋养,方能存活,臣用瀛洲玄龟灵血护持,才得以带回……”他刻意强调寻找的艰辛与仙药的珍贵,却对建立据点、传播秦法的事绝口不提——这些是他与嬴政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也是他自保的底牌。
献药惊魂:不死草现与精血之请
琅琊台的“观海殿”内,嬴政已等候多时。殿内的“镇石符”与台下的刻石相连,将琅琊台的海脉灵气引入殿中,人皇法印在他掌心泛着淡淡的金光,渡劫后的威严中带着对仙药的审视。当徐福捧着碧玉匣步入殿内,匣中的灵气与法印产生微妙的排斥——这是异域灵气与本土法统的自然反应,嬴政的眉头微微一挑,指尖的符文亮起:“徐福,九年未见,你带回的仙药,可对得起朕的童男童女与法器?”
徐福跪地献匣,声音沉稳:“陛下息怒。臣虽耗时九年,却未负所托。此匣中便是瀛洲不死草,《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甘木即不死草,臣亲见瀛洲土着食之延年,故冒险带回。”他打开碧玉匣,一株通体翠绿、叶片如碧玉雕琢的灵草出现在众人眼前,草叶间凝结着露珠般的灵气珠,散发的温润灵气让殿内的烛火都变得稳定,灵脉监修士的“验灵镜”照过,镜中呈现纯净的青色光晕,无任何邪祟迹象。
嬴政示意李斯上前查验。李斯戴上“灵丝手套”(用鲛人丝编织,能隔绝灵气干扰),小心翼翼地触碰不死草,草叶轻颤,释放出一缕灵气融入他体内,李斯顿时感到丹田灵力微微充盈,多年修炼的滞涩感有所缓解。“陛下,此草确含浓郁生机灵气,与寻常灵草不同,似有延年之效。”李斯如实禀报,镜中的光晕始终稳定,未显异常。
就在嬴政面露喜色时,徐福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凝重:“陛下,不死草虽神,然炼制丹药需特殊药引。瀛洲土着言,此草吸天地灵气而生,性极阴柔,需以至阳至纯之灵气中和,方能化生机为药力。臣遍查瀛洲古籍,发现唯有童男童女的‘先天灵血’(未受世俗污染的纯净灵气凝结)可作药引,需各三千人,以法符引导其灵气入丹炉,方能成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嬴政的人皇法印金光骤盛,与不死草的灵气形成对峙:“童男童女精血?你可知不久前咸阳刚因术士妖言坑杀四百六十人?侯生、卢生之流亦曾以‘精血炼丹’为借口行巫蛊之事!”徐福额头冒汗,却强作镇定:“陛下明鉴!臣所言非世俗精血,而是先天灵血,只需以法符引导灵气,不伤性命,炼药后童男童女仍可正常生活。瀛洲土着皆以此法炼制延年药,绝非巫蛊邪术。”
李斯上前圆场:“陛下,徐福九载东渡,未必敢欺瞒。可先验其法是否可行,若确如所言,再议童男童女之事不迟。”嬴政盯着徐福的眼睛,试图从他的灵气波动中找出破绽,却发现徐福的灵力异常稳定,显然有备而来。最终,他冷哼一声:“朕暂且信你。但炼丹需在朕的眼皮底下进行,就设在琅琊台刻石旁,灵脉监与法家剑派全程监督。至于童男童女,先从琅琊郡选取百人试验,若可行,再从各郡调派。”
丹炉初设:琅琊台上的监视之网
琅琊台刻石旁的“炼丹区”迅速搭建起来。徐福按瀛洲古法设计的丹炉高三丈,炉身用“玄铁混灵铜”铸造,刻满“聚灵符”与“转化符”,炉底连接琅琊台的海脉灵眼,能自动吸收海气;炉顶设“灵气调节阀”,由徐福的心腹修士操控,可控制灵气输入量。周围按奇门遁甲“八门”布下“护法阵”,八门分别由法家剑派弟子与灵脉监修士值守,明面上是护法,实则是监视。
嬴政的监视手段远不止于此。他密令法家剑派长老赵佗选派十名“影修士”(擅长隐匿与侦查的高阶修士),混入徐福的炼丹团队。这些影修士伪装成普通杂役、学徒,有的负责搬运灵草,有的协助调试符阵,他们的“隐灵符”能屏蔽自身灵气,“窃听符”可记录徐福团队的对话,“传讯符”则实时将信息传回观海殿的“监视图”(用灵犀帛制成的动态地图,可显示炼丹区每个人的位置与灵气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