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区别对待让百姓与修士们更加理解焚书的意义:并非毁灭文化,而是剔除那些挑战法统、可能引发动荡的虚妄理念。一名曾反对焚书的老儒看着灵田因灰烬增产,感慨道:“秦法焚的是乱法之书,护的是民生之术,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文脉’。”
仙门观望藏不满
焚书期间,咸阳城外的山林中,几道身影正远远观望。昆仑派掌门玉阳子、崆峒派掌门玄真子、全真派长老紫阳真人隐藏在古松之后,看着焚书台冲天的火光,脸色阴沉得可怕。
“嬴政好大的胆子!不仅清算我仙门据点,竟连道家典籍都敢焚烧!”玄真子低声怒吼,手中的拂尘因愤怒而颤抖,“《道德经》乃道家根本,他此举是在向整个仙门宣战!”
玉阳子的脸色更加复杂,他看着火焰中消散的仙门秘录灵力,眼中闪过一丝惊惧:“他不仅要清吕党,还要断仙门在人间的根基。这些典籍是仙门理念传播的载体,焚烧它们,就是要让‘道法自然’的理念在秦国绝迹,让天下修士只知秦法,不知仙道!”
紫阳真人叹了口气:“焚书之火如此旺盛,还引动了地脉龙气与天象异变,这是天道认可的征兆……看来嬴政的法统之路,已无人能挡。我们贸然阻止,只会引火烧身。”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毁掉仙门文脉?”玄真子不甘道,“黑风口截杀失败,据点被抄,如今连典籍都被焚烧,再不出手,仙门在秦国将无立足之地!”
玉阳子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硬拼不行,需用文斗。待焚书结束,我派使者前往咸阳,递交抗议书,指责他‘毁灭文脉,压制百家’,争取天下修士的同情。若他执迷不悟,再联合其他仙门,另谋对策。”
紫阳真人点头同意:“此计可行。先礼后兵,让天下人看看,是嬴政残暴不仁,还是我仙门据理力争。”
三位仙门领袖悄然离去,山林中只留下淡淡的仙门灵力波动,被焚书台的法火灵力掩盖。他们没有察觉,不远处的岩石后,一枚法家监听器正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将他们的对话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传向咸阳宫。
法统巩固待风暴
焚书结束后,嬴政在咸阳宫举行朝会,总结焚书成果。廷尉府呈上的清单显示,此次共焚烧杂家典籍九十八万余卷,其中儒家典籍三十万、道家典籍二十四万、墨家典籍十七万、仙门典籍十万、《吕氏春秋》及相关抄本十七万,收缴并销毁的隐藏禁制密室三百余处,处理抗命私藏者一千二百余人。
“很好。”嬴政看着清单,人皇法印在案头微微发亮,“思想的清淤,比河道的清淤更重要。这些典籍若不焚毁,迟早会成为新的乱源。”
韩非子上前道:“陛下,焚书之后,秦法理念已深入人心。启灵院的生徒开始主动研读《商君法篆》,灵田农夫以‘耕战守法’为荣,连列国修士都纷纷来秦学习法家术法——法统归一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蒙恬却提醒道:“陛下,仙门对此事反应强烈。监听器传回消息,昆仑派等正在商议对策,可能会递交抗议书,甚至联合其他势力施压。”
嬴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抗议?他们勾结吕党、引地仙犯境时,怎没想过会有今日?传朕旨意,做好准备。若仙门安分守己,朕可容他们在秦开设道场,传播无害的养生之道;若敢借‘文脉’之名干涉法统,或再搞小动作,朕不介意让焚书台的火焰,再烧一次仙门典籍!”
李斯躬身领命:“臣这就安排锐士加强戒备,同时密切监控仙门动向,确保咸阳安全。”
朝会结束后,嬴政站在咸阳宫的高台上,望向焚书台的方向。那里的余温尚未散尽,地脉龙气因焚书而更加顺畅,整个咸阳城的灵力都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纯净与统一。他知道,焚书只是巩固法统的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仙门的不满、列国的观望、潜藏的杂家余孽,都可能成为新的变数。
但他心中毫无畏惧。人皇法印的金光在掌心流转,法统传承卷的灵力在怀中温暖,卫鞅残魂的信念与他同在。他已做好准备,迎接任何挑战法统的风暴。
而在千里之外的昆仑墟,玉阳子正提笔写下抗议书,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嬴政“毁灭文脉”的指责。他不知道,这封抗议书不仅无法改变焚书的事实,反而会让嬴政更加坚定地划清仙门与人间法统的界限。一场新的交锋,已在焚书的余烬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