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下午,昆仑山下的广场上,五千昆仑修士集结待命。他们身着统一的白衣,手持冰晶长剑,背上背着“玄冰玉符”——这符以昆仑山万年玄冰核心炼制,能凝聚寒冰灵气,布下“冰封千里阵”。赤松子立于阵前,长剑指向东方:“出发!目标新郑,助韩抗秦!”
修士们脚踏飞剑,化作一道白色洪流,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向中原方向飞去。苏秦站在广场上,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了几分——合纵联盟的救命稻草,终于抓住了。
玄真子走到他身边,递给一枚昆仑令:“持此令,可调动沿途仙门据点的修士支援。但苏秦先生,仙门出兵已是极限,最终能否收复宜阳,还要看列国是否真能同心协力。”
“我明白。”苏秦接过昆仑令,令牌的寒气让他更加清醒,“我这就返回邯郸,传讯列国准备接应,确保赤松子长老的修士营能顺利抵达新郑。”
离开昆仑山时,苏秦的心情已截然不同。回雁关的玄冰阵在他眼中不再阴森,反而透着希望的寒光。他知道,昆仑修士的出兵只是开始,接下来需要协调列国接应、筹备粮草、制定联合作战计划,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车队行驶在返回邯郸的路上,苏秦提笔写下三封密信:一封送韩王,告知仙门出兵消息,令其死守新郑;一封送赵王,斥责其灵脉暴动的托词,要求立刻派骑兵接应昆仑修士;一封送魏王,警告其若再拖延,仙门与合纵都会视魏为敌。
密信送出后,苏秦望着车窗外的落日,心中既有期待,也有隐忧。赤松子的“寒冰修士营”虽强,秦军的法狱阵与石佗的祖巫变也非易与之辈,宜阳的战事必然惨烈。但他别无选择,合纵与仙门的联手,是对抗秦法道洪流的唯一胜算。
小主,
三日后,苏秦抵达邯郸,立刻召集合纵议事会。当他宣布昆仑派已派五千修士驰援韩国时,原本死气沉沉的议事厅瞬间沸腾。赵肃侯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连忙表示“云中灵脉暴动已初步平定,可派五千骑兵接应昆仑修士”;魏王的使者也匆匆赶来,称“仙门出兵乃大义之举,魏国愿提供粮草支援”。
苏秦看着他们虚伪的表态,心中冷笑却未点破——只要能保住韩国,暂时的妥协与伪装都可以容忍。他当即下令:“赵军骑兵即刻南下,在韩赵边境接应赤松子长老;魏军负责筹备粮草,沿黄河运往新郑;韩军死守都城,等待仙门援军抵达后,再议收复宜阳之事。”
命令传下,邯郸的合纵联军开始行动。骑兵的马蹄声、粮草车的轱辘声与修士的灵力波动交织,形成一股久违的生机。苏秦站在议事厅的地图前,指尖划过宜阳的位置,那里黑色的秦军标记旁,终于添上了一道白色的仙门印记——寒冰与烈火的碰撞,法道与仙道的交锋,即将在宜阳城外拉开序幕。
而此时的宜阳,石佗正站在铁母洞前,看着秦军修士加固九环锁灵阵。阵纹的金光与铁矿的青光交织,让整座城池的灵气浓度提升了三成。他收到密探回报,得知昆仑派出兵的消息,非但不惧,反而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仙门终于忍不住了吗?正好,让他们见识见识,法道如何破仙道!”
他对副将赵括道:“传令下去,启动法狱阵的‘地火符’阵纹,准备迎接昆仑的寒冰修士。告诉弟兄们,斩杀仙门修士,赏格加倍,灵脉收益分五成!”
赵括领命而去,宜阳城内的法狱阵开始流转起淡淡的红光,那是地脉火气被激活的征兆。石佗握紧祖巫斧,斧身的刑天灵纹与地火共鸣,发出低沉的嗡鸣——他已迫不及待,要与昆仑的寒冰剑诀一较高下了。
昆仑山的白色洪流与宜阳的红色地火,在中原的土地上快速靠近,一场决定合纵命运、关乎法道与仙道格局的大战,已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