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省常委会新的任命

现场办公会的硝烟散尽,祁同伟石破天惊的“民心”牌,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将刘海峰的经济泡沫和王建民的稳定真经扇得黯然失色。

然而,这场胜利并未如众人预料的那样,直接化为一顶象征着最高权力的乌纱帽。

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一份由省委办公厅下发的红头文件,悄无声息地送达了所有相关省级领导的案头。

文件措辞严谨,滴水不漏——为体现对干部负责、对新设常委岗位的极端审慎,省委决定,对所有候选人,将进入为期六个月的“综合考察期”。

这纸文件,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汉东省刚刚沸腾起来的政坛之上。

所有人都明白,沙瑞金书记这是在用一种更稳妥的方式,进行着最后的筛选。

这不是结束,而是一场更漫长、更考验耐力的政治马拉松的开始。

汉东政坛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在那平静的水面之下,一场更为汹涌的暗流,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烈度,疯狂涌动。

最先“动”起来的,是那几位在现场办公会上被祁同伟衬托得灰头土脸的副省长们。

他们如同被注入了强心剂的赛马,开始在各自的分管领域内,疯狂地“创造政绩”。

副省长刘海峰,这位海归经济学博士,将自己的办公室直接搬到了京州高新区的“芯片产业园”项目指挥部。

他以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力推进着这个投资额高达五百亿的巨无霸项目。

一时间,来自欧洲的技术专家、京城的部委领导、国内顶尖高校的科研团队,如同走马灯一般,频繁地出现在京州的各大新闻头条之上。

刘海峰本人更是意气风发,他频繁地召开新闻发布会,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模型和增长曲线,向全省人民描绘着一幅无比宏伟的经济蓝图。

而另一位竞争者,分管国土城建的副省长王建民,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另一条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