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考察组的“震撼”

“11·15”特大持枪抢劫案,在案发后短短四十八小时内,以一种堪称奇迹般的速度,闪电告破。

这个消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瞬间席卷了整个汉东省。

当省电视台在晚间新闻的头条,用一种无比激昂的语调,播报了抓捕现场的画面——那堆积如山的现金、被死死按在地上的悍匪、以及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手臂上那道清晰的、还在渗血的伤口时,整个汉东的舆论,彻底沸腾了。

前几日,因为银行被抢而弥漫在城市上空的恐慌和不安,瞬间被一种巨大的、名为“安全感”的狂喜所取代。

市民们奔走相告,网络上,“祁厅长神勇”的词条一度冲上热搜。

祁同伟的名字,在这一刻,与“英雄”二字,被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然而,对于远在北京的中组部考察组来说,这个消息带来的,却不是狂喜,而是深深的、难以言喻的震撼。

……

省委招待所,三号贵宾楼。

考察组组长郑国梁的房间里,气氛凝重。

房间里没有开大灯,只有一盏台灯亮着,将桌上那份刚刚由省公安厅递交的、关于“11·15”抢劫案的结案报告,照得雪白刺眼。

考察组的几位核心成员,都聚集在这里。

“太快了……快得有些不真实。”一位负责具体谈话的副组长,看着报告,眉头紧锁,喃喃自语,“从案发到破案,不到两天。对手是持有重型武器的职业悍匪,现场还发生了激烈枪战。这……这简直就是电影里的情节。”

另一位年轻的成员也附和道:“是啊,组长。这一切……会不会太完美了?时间点也太巧了,恰好就在我们考察的关键时期。这会不会是……一场为了应对考察,而精心编排的‘政绩秀’?”

这个猜测,像一团阴云,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他们都是在体制内浸淫多年的老手,见过了太多为了政绩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事情。

祁同伟的能力,他们不怀疑,但这份能力,如果用错了地方,那将比平庸更可怕。

郑国梁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一页一页地翻看着那份报告。

报告写得极为详尽,从现场弹道分析,到祁同伟那堪称“神来之笔”的逻辑推理,再到最后突击抓捕的战术部署,每一个环节都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但他知道,纸面上的东西,是可以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