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常委会上的“公审”

汉东省委常委会议室里,气氛庄严肃穆,甚至带着几分审判的意味。

巨大的椭圆形红木会议桌,光洁如镜,倒映着天花板上那盏巨大的水晶吊灯,也倒映着在座每一位汉东省最高权力执掌者那张讳莫如深、各怀心思的脸。

空气中没有一丝烟味,只有新换上的茶叶在滚烫的水中散发出的清苦香气,但这香气,却驱不散那份几乎凝固成实质的、冰冷的政治压力。

今天的核心议题,是关于“部分省级领导干部的组织调整”。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会议,是为李达康准备的“告别仪式”,一场没有法官和律师,却足以决定其政治生死的“公审”。

李达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腰背依旧挺得笔直,像一尊即将崩裂的雕像。

他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面前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水。

他知道,今天,他就是那只被围困在棋盘中央,无路可逃的困兽,等待着最后的、致命的合围。

省委书记沙瑞金坐在主位,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

他只是用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那不疾不徐的节奏,却掌控着整个会场的呼吸。

会议开始,在讨论了几个无关痛痒的议题后,沙瑞金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高育良的身上。

“育良同志,关于近期京州市的一些情况,你作为省政法委书记,先谈谈你的看法吧。”

高育良点了点头,扶了扶眼镜,以一种学者的严谨,从理论和路线上,系统地、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对“李达康模式”发起了总攻。

“瑞金书记,各位常委,”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李达康同志的执政风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为我们汉东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他那种大刀阔斧、勇于突破的改革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姿态做得十足,显得客观而公正。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种只重经济、不重民生,只重数据、不重人心的发展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它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党群干群矛盾,不再适应我们汉东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不能再用昨天的药方,来医治今天的病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