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审讯室的博弈

省公安厅下辖的一处秘密审讯基地,坐落在京州远郊的一片密林深处。

这里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内部代号——“猎隼”。从外部看,它只是一座其貌不扬的招待所,但高墙上无形的电网和那些隐藏在树影中、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监控探头,昭示着此地的非同寻常。

审讯室内的灯光是惨白的,毫无温度,将丁义珍那张曾经红光满面、在酒桌上游刃有余的脸照得毫无血色。

他穿着一身宽松的灰色囚服,坐在冰冷的金属审讯椅上,手腕和脚踝都被柔软的皮革束带固定住,限制了活动,却又保留了一丝“人性化”的体面。

尽管身陷囹圄,丁义珍依然努力维持着一个副市长的最后尊严。

他腰板挺得笔直,脸上甚至还挂着一丝故作镇定的微笑,仿佛他不是来接受审讯的犯罪嫌疑人,而是在主持一场关于城市建设的工作座谈会。

“同志们,有什么问题,你们尽管问。”他开口,声音温和,带着一种长期身居高位而形成的、习惯性的官腔,“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积极配合组织调查。我个人的问题,我承担;不是我的问题,我也希望能向组织说清楚。”

他滴水不漏,一上来就给自己留足了后路。

负责主审的,是祁同伟从省厅预审总队亲自挑选的王牌审讯专家,一个名叫张毅的中年警官,外号“老张”。

老张面无表情,国字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他将一杯温水推到丁义珍面前,开门见山:“丁义珍,我们时间都很宝贵。你个人的生活作风问题,组织上会有人跟你谈。今天,我们不谈别的,就谈光明湖项目。项目的启动资金,尤其是几笔关键的过桥贷款,是怎么运作的?”

丁义珍心中一凛。

他准备好了一套关于个人生活作风问题的说辞,甚至准备抛出几个无关痛痒的情妇和一些收受礼品的细枝末节,以此来搪塞、试探对方的底牌。

他以为审讯会像剥洋葱一样,从外到内,一层层来。没想到,对方根本不接招,一上来就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插案件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