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粗粝显真容 寒门惊风雷

梁家的堂屋比外观看起来更为狭小,陈设简陋,一桌四椅,靠墙放着两个褪色的木箱,便是全部家当。

墙壁上挂着几幅已经泛黄的字画,是梁山伯父亲生前所作,算是这清寒环境中唯一的雅意。

油灯如豆,光线昏黄,勉强照亮围坐在方桌旁的几人。

梁母端上晚饭。

粗陶碗里盛着的是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薄粟米粥,米粒稀疏可数,汤水寡淡。

中间一小碟黑乎乎的酱菜,散发着浓重的咸涩气味。

另有一盘清煮的藿菜不见半点油星,蔫黄地堆在盘子里。

银心看着眼前的食物,拿着筷子的手僵在半空,眼中是掩饰不住的惊愕与为难。

她在祝府虽是丫鬟,但饮食用度远比这精细得多,何曾见过如此粗粝的饭食?

她偷偷看向自家小姐,只见祝英台盯着那碗清可见底的粥。

脸色比之前更加苍白,嘴唇微微翕动,最终只是默默拿起筷子,却半晌没有动作。

梁山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人当众扇了一巴掌。

他羞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他看向祝英台,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心痛,有愧疚,有难堪,更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缓和气氛,却发现喉咙干涩,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只能低下头,胡乱地扒拉着自己碗里那点稀粥,食不知味,如坐针毡。

梁母默默观察着这一切。

祝英台那不自然的沉默与苍白,银心那难以掩饰的嫌恶。

以及自己儿子那异常窘迫、甚至不敢与那祝小姐对视的模样……

这一切都透着古怪。

心中疑窦丛生,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淡淡道。

“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祝小姐莫要嫌弃。”

这顿饭在一种极其压抑和尴尬的气氛中草草结束。

银心几乎没动筷子,祝英台也只是勉强喝了几口粥,那酱菜和藿菜更是未曾碰过。

饭后,梁母对祝英台主仆客气而疏离地安排了住处——

一间狭小但还算干净的房间,让她们早些休息。

随后,她便沉着脸对梁山伯道:“伯儿,你随我进来。”语气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