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书艺课上,夫子布置了临摹《兰亭集序》的作业,学子们伏案疾书,或凝神屏息,或抓耳挠腮。
马文才铺开上好的宣纸,镇纸压平,取一方古砚,慢条斯理地磨墨,动作优雅从容。
他的书法深得家学真传,笔力遒劲,结构严谨,很快便吸引了不少学子驻足围观,低声赞叹。
“马公子这笔字,真有王右军之风骨!”
“布局章法,无一不精,佩服!”
马文才面色淡然,仿佛周遭的赞誉与他无关。然而,他的目光却不着痕迹地瞥向另一侧。
只见祝英台正凑在梁山伯的案前,指着他的字迹。
毫不客气地点评:“哎呀,梁兄,你这笔‘之’字写得也太僵了!像根棍子似的!还有这里,转折要圆润些才好嘛!”
她嘴上嫌弃,眼神里却带着笑意,甚至亲自执笔,在旁边的废纸上示范起来,“你看,要这样……手腕放松……”
梁山伯听得极其认真,脸上微红,又是窘迫又是感激:“多谢祝兄指点……我、我总掌握不好力道……”
两人头挨得极近,姿态亲昵自然。
马文才眸色一沉,心中那股无名火再次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