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乡试贴经

贡院内的号舍排列如棋盘,张时安坐在狭小的空间里,脊背挺得笔直。

九月的晨光透过号舍顶部的缝隙洒落,在他面前的青石砚台上投下斑驳光影。

随着鼓声三响,朱漆大门轰然关闭,沉重的门闩落下声在寂静的贡院内格外清晰。

"乡试第一场,贴经开始!"

考官洪亮的声音在巷道间回荡,随即有差役捧着试题牌缓步走过。

张时安深吸一口气,墨香与号舍经年累积的桐油味钻入鼻腔。

他抬眼望去,只见黑漆试题牌上以朱砂写着今日的考题范围——《四书》《五经》全章。

"果然如此。"

张时安心中暗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石砚台冰凉的边缘。

乡试的贴经不同于院试,不仅要求默写经典原文,更会截取段落、打乱次序,甚至故意挖去关键字句。

考察学子对经典的熟悉程度与理解深度。

张时安接过素白宣纸装订的考卷,轻轻展开,只见第一题便令他瞳孔微缩: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下接何句?并阐明此段要义。"

这是一道典型的截搭题,将《孟子·滕文公下》中关于婚姻礼仪的段落拦腰截断。

更刁钻的是,出题者故意隐去了上下文,仅留中间一句,若考生不熟悉全文脉络,极易张冠李戴。

张时安唇角微扬,悬腕提笔,狼毫在砚台中饱蘸浓墨。

他记得清清楚楚,这段讲的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的礼仪规范。

原文应是:"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墨迹在宣纸上如行云流水,张时安不仅准确补全了句子,更在下方以小楷注释:

"此段言婚姻之礼,母诫女以敬顺之道。

然细究之,非独责女子之顺从,实乃夫妇相待之伦理。

夫子者,夫也,妻当敬之如师,夫亦当爱之如弟。

《礼记》有云:'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立夫妇之义也。'故孟子此语,非仅训女,实乃夫妇相处之道。"

写毕,他轻吹未干的墨迹,目光移向第二题。

这道题更为刁钻,竟是将《论语·泰伯》中的名句拆解得支离破碎: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请以三种不同断句方式解之。"

张时安眉头微蹙,这道题考察的不仅是记忆,更是对经典的多角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