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镇上的这家,是自己家的铺子不用付租金。
其他的两个店铺都是需要付租金,线下,张三木开店的成本,到年底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回的差不多了。
也就只有张二牛,因为是新开的铺子,哪怕生意不错,但前期的成本在那里,估计过段时间,也能收回来了。
所以现在家里的情况,算是十分的松快。
只不过,大伯二伯,家里的孩子多,要为家里的孩子前途着想,也是不辞辛苦,想要多攒点家当。
过完除夕就到了大年初一。
这一天,整个杏花村的村民,都聚集到了他们张氏宗祠大门外。
家家户户,贴上了火红的对联,再加上,清早就燃放的鞭炮,到处都是红色的碎屑,喜气洋洋的一片。
宗祠的门口,更是被披上了红绸做的红花,随着,几位重要人物的出场。
张时安被众人簇拥在中间,说句实话,他还是第1次来到他们张氏宗祠。
以前偶尔路过,但基本上都是大门紧闭。
只能说,像他们这种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个姓。
有自己的宗祠,也是正常的。
只不过条件简陋了一些而已,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响起。
张氏宗祠的大门也被缓缓打开。
入目庭院之中,几张古朴的供桌一字排开,桌上铺着洗净的粗布。
桌案正中央,一个硕大的猪头摆在显眼处,猪头被打理得干干净净,猪耳挺立,仿佛在聆听着这庄严肃穆的氛围;
两侧是几只毛色鲜亮的肥鸡,鸡喙与鸡爪被染得殷红,鸡冠红得夺目,皆卧伏在盘中,栩栩如生。
再往外,便是各类干果,有自家炒制的花生,外壳带着焦香,果仁饱满;
还有晒得干干的红枣,颗颗通红,宛如玛瑙;榛子、核桃也堆成几小堆,散发着淡淡的果香。
这些贡品,虽比不上富贵人家的奢华,却也是村民们倾尽全力、简约而不失敬意地筹备而来,每一样都承载着他们对祖先的赤诚之心。
村长,年逾花甲却精神矍铄的老者,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黑袍,稳步走到供桌前。
他目光扫过众人,清了清嗓子,低沉而洪亮的声音在宗祠前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