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内应该就可以从边境,直接打到这座都城,不是因为边境和周围的城镇能够形成什么有效的抵抗。
而是洛神为了保证自己行军的安全性,以及对周围地形的掌控程度,会有着粮草以及侦查的需要。
主要的时间甚至不会是花费在攻破城池上,可能运送粮草反而显得会更加重要一些。
至于胜算?现在的洛神可比归终要强上不少,这个国家虽然有着一些职业化的军队,但相较于帝国而言太弱了。
并且就像烛离说的那样,这个国家的信仰并没有统一过,也就是说真打起来恐怕,不是所有人都会反抗。
有不少的人应该会在战争中直接选择投降,一旦归终出现示弱,或者出现一个能够比归中更强大的存在。
这个国家的人员倒戈的可能性太大了,这就是一个国家在失去信仰之后,所面临的危机。
战争开始之前没有凝聚力,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战争开始后无法另行禁止,无法完美的实行战斗策略。
一旦战争出现不利状况,又或者主将在战场上处于劣势,那么就会出现兵败如山道的情况。
投降的人只会比战死的人更多,这样的国家说实话很难成功,因为就算是比他们弱小的军队,只要悍不畏死,也可以让他们投降。
烛离在此刻不知该如何是好了,他不会去嘲笑归终的理想,他也没有资格去嘲笑归终的理想。
曾经的他也曾有过一个那样改变世界的理想,那时候的他还不像现在这般强大,那时候的他面对世界也毫无还手之力。
在时光与岁月的打磨之下,烛离开始追求一些更为实际的东西,是追求在没有特殊力量的情况下,在世界生活下去。
但哪怕后来做出了改变,放弃了曾经的理想,不在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美好的幻想。
但是烛离学会了另一件事情,不要去嘲笑那些曾拥抱过这样美好理想的人,因为那些都是曾经的自己。
甚至那个自己才是最让现在的他所向往的,甚至对于现在的烛离来说,那个自己让他有点羡慕。
也不要去嘲笑那个,现在正在朝这个理想去努力的人,那怕是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想,只要是光明且无畏的理想。
些理想或许天真,或许充满了无数人的幻想,或许困难到让无数人曾经失败,但烛离知道自己不应该嘲笑。
因为这些理想才能够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光明,哪怕现在的他已经用不到了,但他相信这首光明终将孕育出新的花朵。
又或者当有一天他也可能需要这些光明的照耀,他也会羡慕这些光明曾经照耀到过的每一个人。
烛离知道现在的他,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粉碎归终的梦想,但是他没有选择这么做。
在既定的命运中,归终确实走向了失败,但那只不过是烛离自己所看到的未来,不是已经发生了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