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抄没的收获巨大

翻开一看,里面用小楷记得清清楚楚:“永昌十三年冬,收张乡绅银五百两,免其赋税”“永昌十四年春,贪赈灾粮两百担,卖与米铺得银一千两”“收李商人银三百两,批良田五十亩”—— 每一笔都确凿无疑,成了马义贪墨的铁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狗官,真是把大兴县当成自己的钱袋子了!”

李林甫气得把账本摔在桌上,声音都在发颤。

夜色渐深,十几辆马车在梁欢府、马义府和县衙之间来来回回跑了十数趟,才把所有赃物运完。

县衙大院里,白银用木箱装着,堆了六七个箱子,打开一个,银锭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粮食袋子整齐地排着,从大院这头到那头,像一堵堵矮墙;翡翠、绸缎、金银首饰用红布裹着,堆在角落,时不时反射出亮眼的光。

苏康坐在大堂里,陈实拿着账本,一笔一划地进行汇报:“大人,梁欢府共搜出白银一万六千两、五百两面额银票二十六张(共一万三千两)、粮食四百担(四万斤)、田庄地契十三张(共一千两百亩)、翡翠玉石和绸缎折合白银八千两;马义府搜出白银三万两、银票一万一千两、粮食八百担(八万斤)、古玩字画和金银首饰折合白银一万两。算下来,搜得白银七万两、粮食一千二百担(十二万斤)、其他浮财折合白银一万八千两,总计将近十万两财物!光粮食就够全县灾民吃两个月了!”

“好!”

苏康猛地站起身,走到院子里,目光扫过这些赃物,眼底满是坚定 —— 这些本就是百姓的血汗,如今终于物归原主。

他转身看向王刚和李林甫,语气沉稳:“王叔,明天一早开仓放粮,给每个灾民发两斗米(二十斤),粥棚继续煮稠粥,让大家先吃顿饱饭;李县尉,你派可靠的人看管这些赃物,登记造册,不许有半点私吞。银钱方面,留三万两用来买更多粮食,剩下的一部分用来修水渠、重建粥棚,另一部分给受灾农户发种子 —— 大兴县的旱情,不能再拖了!”

“是!”

王刚和李林甫齐声应道,转身就去安排。

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原来是柳青带着人推着粥桶过来,对着外面的灾民喊道:“苏大人说了,今晚就煮稠粥!明天还有粮食分!大家别急,都有份!”

灾民们激动得欢呼起来,有人举着空碗跳着喊“苏青天”,孩子们围着粥桶蹦蹦跳跳,几个老人抹着眼泪,嘴里念叨着“终于有救了”。

苏康站在台阶上,听着这些欢呼声,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

但他并没有就此放松。

梁欢、马义和牛武还在牢里,已故县尉的家和牛武的家都还没查抄,梁欢、马义等人背后的靠山也没露面,那个高升的前县令曹真究竟有没有问题,这些事都还需要他费心费力。

但此刻,看着这些失而复得的粮和钱,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他心里清楚:只要守住民心,一步步来,总能把大兴县的毒瘤彻底挖掉,还这片土地一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