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水利设施的修建和难民问题

对据地对外派遣了两支使节团,这件事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十分重要,但是在当下的影响却基本没有走出文德镇。

现在除了一些海拔较高的地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春耕工作。

“一件工作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一件工作的开始,叶格林我们之后的规划你觉得应该怎么安排?”

“是继续建设永久性的水利设施,还是开始准备接收难民?”

戈尔隆在处理完手头工作的时候问向了叶格林,这两天他们政务部的工作强度可算是降下来了,大家也好不容易能够睡足7个小时的觉了。

面对戈尔隆提出的问题,叶格林其实也有些纠结。

当前根据地建设的水利设施都是临时的,不管是水塘、水坝还是排水渠都需要大量的维护,不然下两场雨有些地方肯定就会被淤泥给堵住了。

这样的水利设施维护成本很高,而且也比较脆弱,万一遇到洪涝灾害很容易就会垮塌,给根据地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根据地最好组织老百姓一起将临时的水利设施给升级成永久的。

这项工作越早做越好,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毕竟格利尔芬山脉这里的气候很奇怪,春季的时候南面这里会因为气温升高冰川融雪而产生春汛,与此同时冷热气团的交锋也会让天气变得多雨。

到了夏季,格利尔芬山脉中北部地区会根据山脉走向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侧山脉会有着正常的夏季降雨,但不算很多;而东侧那边就很奇怪,会陷入持续的干旱当中,除了少数雷阵雨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雨水补充。

亚季总督区就是在格利尔芬山脉东侧,不过好在大莫罗兹山脉和格利尔芬山脉北部的海拔较高,这些地块的融雪性河流在夏季的时候依然供献了充沛的水源。

不过海拔较低的亚季大盆地可以享受河流带来的水源,但山脉内部就不一样了。

根据地现在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当夏季到来之后不同海拔的地区,会出现呈现明显的水源差异。

这一季的作物最早的一批是三月底种下去的土豆,晚一点的是现在五月份才开始种植的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