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奥列什战役收尾

帝国由于其文官执政的特性,对武器装备的看重要远远大于普通的士兵。

在陆军总部的老爷们看来,普通的大头兵要多少有多少,折损了再补充就是。

他们对于军队有着一种地主老财的心态,把武器装备当做是自家的财产,而把大头兵们当做成了自家的长工。

自家的财产是不能损失的,但长工没了再换就行。

毕竟自己也是花了钱给他们的,没让他们赔钱就已经对得起帝国的“良心”了。

哪怕是本土的精锐军队也无法避免这一系统上的弊病,唯有直接接受皇室统辖、编制和装备采购全都独立的皇家近卫军和公国私军会稍微好上一些。

这样的军队始终是少数,大部分的帝国军依旧维持着这样一种微妙的特性。

帝国军不是缺乏训练,相反他们的训练程度从来不低;也并不缺乏作战意志,相反他们比大多数叛军都要顽强。

更不用说他们在武器装备上已经比任何敌人都要先进,他们火力是任何敌军都没法比拟的。

即便如此帝国军的这些优势也很难发挥得出来,要想让帝国军重拾当年那种敢打敢拼、不畏伤亡的气势,就必须从上开始改革现有的帝国军事制度。

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是帝国制度上的问题,但绝不是单是制度的问题,这是为了维持一个全球性非大一统政权所作出的必要牺牲。

随着帝国军事版图的扩大,为了避免当年古帝国崩溃的局面,帝国的皇帝阿拉里克创新性地引用了远东那边的制度。

在帝国内部开始大量启用文官。

这位吸血鬼种族史上最聪明、最开明的帝王根据帝国实际的情况做出了创造性的改良,他没有完全让文官去管理军队,而是让文官去制衡军队。

具体点说就是军队内部的升迁、军官的任命、部队的训练和作战计划的制定依旧是由武官那边负责,但是诸如部队的财政、武器的研发、装备的采购和后勤的调配等工作全都交给了特殊的军事文官集团。

武官集团通过战绩和功勋来构建升迁体系,而军事文官这边则是通过制度和政绩来确定等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