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夏伦卡这座城市的生活物资进口渠道极为单一,这也就意味着十分容易被部分人给垄断。
事实上整座城市的对外贸易就是集中在了12个家族手上,这十二个家族的话事人就组成了一个12人评议会,担任了市议会常任的职务。
平时城市内大大小小的各种事都是这12人评议会在负责,只有遇到大事需要商量的时候才会召开市议会来投票。
这帮人以前城市还归布尼亚克管的时候还算老实,至少作为整个戈顿河航运最大买家的沃尔夫格勒是能够轻易影响夏伦卡的贸易的。
下游不远处就有霍米林茨克作为平替,只要布尼亚克总督一发话从上游亚季过来的船只完全可以绕过夏伦卡前往霍米林茨克过夜。
在布尼亚克统治时期,夏伦卡和霍米林茨克就是总督们用来互相钳制的。
但随着一纸诏书发布下来,夏伦卡被分到了隔壁的普利佳耶夫总督区,事情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
布尼亚克的总督有的是办法可以拿捏戈顿河沿岸的夏伦卡,而原本就和戈顿河大航运没有半点关系的普利佳耶夫总督就没有任何可以制衡夏伦卡的手段了。
更何况至此之后的历任布尼亚克总督都把对把夏伦卡划被划进普利佳耶夫这件事耿耿于怀。
理论上来说帝国的城市只能收取入城税和过境税,具体的份额是有上限的。
一座城市如果私自提高了税款,按照律法本地的总督就能够去解散城市的市议会,这等于是给了流水的总督去在一个铁打的城市安插自己人的机会,总督们很自然乐得如此。
然而总督区与总督区之间就不一样了,各地的总督是有权利设置关税的,而且法律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也就是总督区之间应该设置多少关税全看总督个人的心情以及跟隔壁邻居的关系。
所以夏伦卡一经并入普利佳耶夫之后,沃尔夫格勒的商人和工厂主们就倒霉了,他们莫名其妙就就要多交一份数额高昂的关税。
而这其中损失最大的还得是布尼亚克的总督,因为在此之前布尼亚克总督区对于整条戈顿河大航运有着完全的议价权,上游的亚季总督区压根就没有能够谈判的能力,只能是维持一个较低的关税才能保证货物的出口。
然而亚季总督区之所以需要妥协是因为整个总督区都极度依赖戈顿河的航运,但普利佳耶夫总督区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