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变了,核心未变。
庆功会结束后,苏明远独自登上书院最高处的观景台。远处是现代都市的不夜灯火,近处是书院保留的古建筑群落。他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那是他穿越时随身携带的唯一庆朝物品。月光下,玉佩泛着温润的光泽。
“父亲大人,母亲大人,”他对着玉佩轻声低语,仿佛在与庆朝的父母对话,“孩儿不孝,未能承欢膝下。然今日所学所教,未曾辱没苏家门风。礼仪之精神,纵越千年,仍能滋养人心...”
他的话戛然而止,因为听到身后有轻微的脚步声。
安娜站在不远处,有些不好意思:“苏老师,抱歉打扰您了。我忘了拿东西,回来取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话...”
她犹豫了一下,继续道:“您刚才是在...祈祷吗?”
苏明远微微摇头:“不过是对月抒怀罢了。安娜同学为何去而复返?”
安娜走近几步,月光照亮她认真的面庞:“我只是想亲自谢谢您,苏老师。您的课程让我明白,理解一种文化最好的方式,不是简单地模仿形式,而是理解形式背后的心意。”
苏明远颔首:“你能领悟至此,实属难得。”
“其实,”安娜顿了顿,“我小时候跟祖母学过一种古老的德国问候礼,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上了您的课,我才想起那份记忆,想起祖母教我这个动作时说的——‘礼仪是把心放在手上,递给别人’。”
她做了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动作——右手轻触左胸,然后向前微微伸展。
苏明远感到心头一震。不同的文化,相似的精神。他忽然明白了自己穿越至此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传授古老礼仪,而是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今中外人们对尊重的共同渴望。
“谢谢你,安娜。”他真诚地说,“今日我从你这里也学到了重要的一课。”
安娜笑起来,行了一个刚学会的叉手礼,不太标准,却充满诚意。苏明远以标准叉手礼回之。
月光下,一今一古,一中一外,两种礼仪再次交汇,和谐如一首无声的诗。
送走安娜后,苏明远再次望向远方都市的璀璨灯火。这个时代有太多他仍在学习的事物——智能手机、高速列车、虚拟现实...但有一点他越来越确定: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心对真诚连接的渴望不会改变。
他从怀中取出那枚始终随身携带的玉佩,轻轻摩挲着上面刻着的“礼”字。这是他及冠那年父亲所赠,寓意“以礼立身”。
如今,他在这千年后的世界,终于为这个字找到了新的注解。
夜风渐起,拂过书院的檐铃,发出清脆声响,宛如来自过去的问候。苏明远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古木的沉香与现代都市的气息。
他忽然不再感到自己是时空的异客。
古老礼仪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了新姿态,而他也一样。
开启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