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领事馆那边呢?
这个更要紧!属下从县公署打听到,张县知事以正式公文形式,分别照会了英、法、日、俄等各国领事馆。公文里明明白白写着,醇亲王在津的所有举措,包括土地清丈,均恪守国际公约,绝不损害各国侨民及合法利益
更关键的是,载沣王爷从未私下接触各国领事馆人员,从租界打探得知,最近也没有什么可疑情报送入各国领事馆。
赵尔巽放下茶杯,这天津县知事竟为醇亲王做此担保。
他们当真这般说?
千真万确!随从点头,从日本领事馆隐约有人传出风声,表达对此事的不满......
赵尔巽突然冷笑一声。
如今看来,这位王爷根本不是外界猜测的困兽犹斗,而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继续盯着。
待随从退下后,赵尔巽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隙。
远处海河上,几艘挂着各国旗帜的商船正缓缓驶过,灯火通明的租界区传来隐约的乐声。
他忽然意识到,载沣这一系列举动看似只在清理家产,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重塑皇室权威——既通过清丈局向民国展示皇室资产的合法性,又借县知事之手向列强传递不惹事的信号。
赵尔巽猛地合上窗扇,唤来王承斌:连夜收拾行装,去订购最早一班返奉天的火车票。他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东北那边的棋局,怕是也要落子了。
赵尔巽拿起笔,斩钉截铁地对说,去车站订最近一班返回奉天的火车票,最好是今晚的特快。
是,大人。王承斌领命而去。
赵尔巽转身回到书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信纸,开始拟写电报内容。他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笔都力透纸背,显示出他内心的坚定。
电报一(致北京民国政府):
北京国务院钧鉴:尔巽谨电,继续担任奉天都督一职,拥护袁总统政治主张与民国统治,接受在东三省进行政治改革,并同意黑吉两省合理政治诉求。尔巽将秉持国家统一大义,维护东三省稳定,促进地方发展。赵尔巽。
电报二(致奉天都督府):
奉天诸君鉴:尔巽不日返奉,主持大局。望诸事照常,以待归来。东三省军政事务,暂请诸君维持。赵尔巽。
赵尔巽随即又提笔,开始拟写致北京民国政府的公函内容。他深知,这封公函不仅是对自己立场的正式宣告,更是对袁世凯政府的某种承诺。
公函(致北京民国政府):
北京国务院:
本都督赵尔巽,现郑重声明,继续担任东三省都督一职,拥护袁大总统之政治主张与民国统治。本都督完全接受在东三省进行政治改革之必要,同意黑吉两省提出之合理政治诉求。本都督将竭尽全力,维护东三省之稳定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确保地方安宁。
特此公函。
东三省都督 赵尔巽
1912年6月8日
写毕,赵尔巽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将电报内容分别交给属下:你亲自去电报局,先将这三封电报发出去。两封给北京大总统府,一封给奉天都督府。
是,大人。属下接过电报稿,快步离开房间。
赵尔巽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天津卫的街景,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这一去,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东三省的局势复杂,既有日俄虎视眈眈,又有内部新旧势力的博弈。但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让这片龙兴之地落入他人之手。
王爷啊王爷......赵尔巽轻叹一声,你到底在谋划什么?他转身回到书桌前,开始整理随身携带的文件和资料,为返回东北做最后的准备。
天津火车站的月台上笼罩着一层薄雾,赵尔巽正在等待最快一班开往奉天的列车。
赵尔巽身着藏青色便装,独自站在一节包厢旁,目光平静地注视着站台上往来的人群。他的行李不多,只有几个装着行李的滕箱和一只装有重要文件的黑色皮箱,却有一队精壮的随从寸步不离地守着。
站台尽头,一列开往奉天的火车正缓缓进站,蒸汽机车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赵尔巽转身登上火车,车厢内的陈设依旧简朴,却比寻常官员的包厢多了几分肃穆。他坐在窗边,看着天津的街景逐渐后退,思绪却飘回了从前朝会的场景。
正午时分,列车驶过山海关,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华北平原的麦田变为东北的黑土地。赵尔巽站在窗前,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东三省,我赵尔巽,回来了。他低声自语。
火车的轰鸣声中,赵尔巽的思绪愈发清晰。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不仅是一场政治博弈,更是一场关乎东北命运的较量。而这一次,他必须赢。
赵尔巽站在车厢连接处,听着铁轨与车轮撞击的节奏,恍惚间能看见载沣在田间踱步的身影。那位表面闲适的亲王,或许此刻正通过土地清丈发出一道道指令。
维护国家统一......为皇室托底……赵尔巽抚摸着胸前的怀表,车窗外的太阳照亮着大地,如同东北大地上即将迎来星火。
赵尔巽知道,自己必须在袁世凯和日本人真正动手前,重新攥紧那支指挥棒。